央广网

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大待激活目标

2017-02-07 09: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丁玲娜)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今年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以往相比,这份沉甸甸的一号文件有什么新意?对当下农业农村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做出权威解读。

  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翻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尽管核心词仍是“三农”,但主题有了新意,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仁健解释,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接下来的关键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改革,实现下面这个主要目标。

  唐仁健说:“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

  体机制创新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把农村的资源要素潜力激发出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能。换句话说,农村发展也要摆脱依赖资源消耗的老路。

  唐仁健说:“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加改革”两大板块谋篇布局。唐仁健介绍,从供给结构调整来看,突出“优”,就是要拓展高端供给,突出“绿”,也就是绿色发展,突出“新”,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改革有三个待激活目标

  再从“改革”来看,一号文件提出了三个激活的目标,激活市场,包括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等措施;激活要素,包括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等举措;激活主体,包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等等。唐仁健强调,这些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政策上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唐仁健说:“虽然每一个文件在每一年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是一号文件本身有内在的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且很多政策、很多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完的,所以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

  专家建议:缩短改革阵痛期

  当前,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非常受关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也说:“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面对改革硬仗,如何降低农民损失是重中之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建议,缩短改革阵痛期,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张晓山说:“怎样能在一个新情况下,既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保障农民的收入?文件中提出:“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这句话讲得很好。怎样缩短改革的阵痛期,同时使改革的成本更少地由直接从事种粮、生产经营的农民来承担,这是我们今年改革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玉米方面的收入减少了,要让农民从其他收入方面进行弥补,包括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包括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利润,还包括在农村发展旅游观光等各种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使农民从这些方面得到收益。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使农民除了经营性收入、打工收入外,能够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通过综合配套政策,缩短改革的阵痛期。”

编辑: 昌朋淼
关键词: 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改革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