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天下财经

“大国大时代”五月谈——京津冀一体化:谁的一亩三分地?

2014-05-29 10:2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5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一些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巨大的经济蓝图正在华北大地上绘就。然而,从不久之前“保定楼市疯狂涨价、北京地铁是否延伸至河北周边”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协同发展,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怎样才能打破定势,放开束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中央台经济之声和央广网昨天举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五月谈”》上,经济学者和行业专家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展开热烈讨论。

  京津冀一体化要各有侧重,协同发展

  昨天的北京最高气温高达38度,在经济之声《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的现场,京津冀一体化话题和近日的天气一样的火热。人们期待着专家梳理出一股夏日的凉风,能在这“热”炒的消息中理清思路。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的昨天的演讲简明扼要,化繁为简,他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关键要点在于三地分工和协同。

  张燕生:京津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但各个地区的发展各有特色,北京市以服务业为主,天津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中心,河北具有强大的农业和工业基础,所以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要各有侧重,协同发展。

  一体化需要公共政策层面的融合

  如果把“高技术的北京比作开关,强大工业的天津当作马达,地域宽阔的河北作为外围扇叶”,三个关键部件都完美了,但是并不意味就能做出一个电风扇吹出凉风,它们还要严丝合缝地接在一起。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马光远在昨天的演讲中说,三地要真正一体,需要公共政策层面的融合,否则会越走越远。

  马光远: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要通过经济来体现,但不能就经济来谈经济,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公共政策层面的融合,放到基础设施层面的一体化上来,这样比单独谈经济可能带来的效果要好一些。如果只谈经济,京津冀三地都可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想问题,这样的结果不是一体化,而是越走越远。

  真正的一体化是“去中心化”

  “三地一体化”人们过去习惯性地认为,要由北京、天津带着河北转。作为演讲嘉宾,《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在昨天的演讲中,提出了相反的思路,他认为,真正的一体化是“去中心化”。

  吴伯凡:只有没有所谓的“中心城市”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国外很多城市带的形成就是淡化了中心城市的概念,这样才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发展。

  三地未来一体化理想化状态是没有中心的完美融合,但在普通听众现实的眼光中,河北无疑是三兄弟中跑得最慢的,怎么和北京、天津齐头并进呢?在报道会的圆桌讨论时,《中国经济报告》副总编辑张鲜堂回答说,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转变思路。

  张鲜堂:河北的经济发展其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和北京有很大的市场,河北应该在产业规划过程中深刻反思。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王梦妍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