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央广网

资金长期“避实就虚” 要警惕中国经济“虚不受补”

2016-09-29 10:07: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晚,科新机电、徐家汇、金安国纪、南京熊猫等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计划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9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共有546份公告提及自家公司准备或已经完成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305家上市公司加入了理财大军。截止到昨天的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305家公司累积购买了568只理财产品,涉及金额达576.69亿元,其中不乏动用数十亿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土豪”公司。

  比如:中国动力。9月14号,中国动力发布公告说,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投项目正常进行和主营业务发展、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然而,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中国动力的半年度营业收入仅为94.5亿元,净利润为4.61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动力几乎将85%的营业收入都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按照下限3.2%的年化收益计算),这些理财产品未来会给公司带来2.56亿的收入,超过净利润的半数。

  理财产品俨然成为上市公司增厚业绩的重要法宝之一。从购买产品的类型来看,多数公司选择了保本型的产品,产品的收益多数集中在2.5%到3%之间。相比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少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长。从资金来源来看,主要有自有资金、闲置资金、首发IPO募投资金,或定增而来的资金。

  毫无疑问,融资是企业上市最为直接的目的,也是改善融资环境、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是,上市取得的资金,到底应投向哪里?是的,在经济L底已经形成共识,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把钱放到银行理财上,看上去可以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但是,这个“度”如何来把握?怎样确保上市公司买理财只是动用了所谓“闲置资金”?这些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的企业,有一半在最近一年有过定向增发行为,该如何解释?上市公司长期抛开主业,抱着资本避实就虚显然只能一步步助长金融资产泡沫。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做出了分析评论:

  向松祚:上市公司利用私有资金包括定增的资金或者再融资的资金进行理财产品和金融投机,包括房地产投资,这已经不是新的消息了,其实在前两年甚至多年以前就已经有过这样的现象,这两年这种现象有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除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拿越来越多的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以外,还有上市公司拿资金去购买房地产,参与炒作房地产。也有一些非上市公司甚至把厂房转让掉或者拿其他的资金去参与房地产炒作。根据有关调查,过去一两年,包括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快速飙涨,有一个原因就是部分企业参与了房地产的炒作。媒体上也经常有这样的说法,做一年制造业,还不如炒一栋房赚钱来的多,来的快。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确实反映了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一个深层次的困难。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去拜访过一些上市公司,跟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有过一些座谈。其实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指责这些上市公司的决策者,如果他们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或者他们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如果他们认为未来的投资的收益率远远超过理财产品和房地产投机的收益,为什么他们不去投资实体经济呢?

  这里面反映了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多数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一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他们现在确实看不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似乎大家知道,现在有新工业革命,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等。但是客观来讲,很多企业的并没有找到转型升级的抓手,他们自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储备。我们看到,过去一两年除了投资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以外,还有一些有办法的企业,已经用大量的资金在海外进行收购。我想这里面反映的就是我国现在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很多行业,陷入到一个总量趋于饱和甚至过剩的状况。在这个背景下,怎么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怎么能突破,很多企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他们自身没有技术储备,也不敢拿大量的资金去做一项长期的研发、搞一个原创性的科技,一般的企业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们需要有短期的收益,因为上市公司有业绩的要求,有年报的要求,如果他们把大量资金拿去进行科研开发,肯定股东也不同意。所以我认为现在确实是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困境。

  这种现象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也是吻合的,比如1到8月份,我们实业资本或者民营资本投资的同比增速只有2.1%,这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的放缓,这里面反映的就是我国经济在如此背景下,确实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脱实向虚的趋势。据统计,可能现在上市公司的账上有接近十万亿的资金,就是没有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那么如何把这些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里面去,确实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个人觉得,可能需要政府和企业多个层面一起来想办法。首先,我们很多改革的规划还没有落到实处。这么多年来,我们发了很多文件,都是希望能够把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削掉,让大家处在一个完全平等的竞争线上,但实际很多政策并没有落实。我们到一些地方去考察调研,很多当地的企业告诉我们,政府的各种门槛、各种手续,政府的各种潜规则非常普遍。有的企业到一些地方去以后又走了。这个里面我认为深化政府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简政放权,而是要像李克强总理讲的,把政府之手彻底斩断,让企业真正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第二,我们的企业也需要有更多的承担风险的意识、能力和勇气。比如我们看到这么庞大的资金买理财、搞金融投机,其实我在想,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就不能拿出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去建立真正的研发机构,在你这个领域或者在一个新的领域下五年功夫,做出一个突破性的科技创新,进入到世界的前列。其实美国这些伟大的公司,他们每年花那么多的研发费用,也是经过的多年才取得突破的。像华为,它是中国企业的榜样,它在非常困难的时候也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追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它现在成了世界第一。其实它在研发之前也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我想,很多上市公司可能眼界、思想意识也是需要改变的。

  我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去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否则这个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可能还会加大。当然好的消息是7、8月份的一些数据似乎有所好转,比如工业增长值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有所回暖,但是这个回暖正如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人士所讲,可能还不是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很多企业可能是短期的回暖或者说过去的基数比较低。看起来7、8月份的数据比较好,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处在全球大的环境下,确实面临利润持续下降,外贸的机会也在持续下降,国内的消费也不是特别强劲。在这个时候,我认为企业必须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与其拿这些闲置资金去搞金融投机、搞房地产投机,还不如横下一条心,真正投入资金到相关领域里面,招收全世界、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进行科研开发。我觉得这样上市公司,你募集的资金也才真正用到了股民希望你所用的地方。我觉得需要有这样的思想意识的改变,才能改变我们目前这种状况。

  经济之声:投资缺乏渠道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上市公司层面,不只存在于企业层面,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面对家庭、个人投资乏力,或者缺乏渠道的时候 ,有什么建议?

  向松祚:家庭和个人的理财,这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经济学者很难给一个答案适合所有的人。我现在只是担心,根据金融学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从国家宏观来看,如果某一种产品占的比例太高以后,那么这种产品未来可能是下调的趋势。现在北上广深,包括一些省会城市,房地产总量在整个家庭资产配置里面占的比例已经超过60%,有些地方已经超过70%。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一些地方房价飙涨以后,房地产资产在很多家庭里面财产占比就更高了,很多人甚至把股票都卖掉去买了房子。我认为这是很不健康的。说实话,我现在对大城市的房价如此飙涨非常担心,实际上过去一两年,相当一些人买房都是投机,那我想问一个问题,等到哪一天大家都想卖房子时候,这个房子卖给谁去?

  第二个,在北上广深杭,是聚集了中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的地方,所有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都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房价如此的高,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在这些城市怎么待得下去?他们如果待不下去,而且即使待下来他们也承受巨大的租房、买房的压力。一个人内心深处有这么多财务的压力,他如何能够潜下心来做技术研究、做学术研究?假如中国最好的这些城市里面,都不能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潜心的做学术、技术研究。那么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

  大家都过分的把财富、理财倾向于房地产,这已经是中国经济潜在的一个最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不仅仅来自于未来房价可能下跌,而是来自于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巨大伤害。现在很少人去谈这个问题,好像房价高涨大家也都高兴。如果从经济整体来看,包括前面提到的企业拿钱去买房地产,这都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可能这种事情的危害要到未来的10年、20年才能充分暴露出来,但是那个时候危害已经形成了,要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认为,个人理财、家庭理财也需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能简单的完全跟风,看到大家都买房我也去买房,然后所有的资金或者说绝大部分资金都进入房地产。未来一旦这个泡沫或者高价位维持不住,那很多人的财富都要面临巨大的损失。

  经济之声:未来比较有前景的资产还有什么类型?

  向松祚:什么叫好资产,取决于你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现在实体经济如此萎靡的背景下,你所有的资产不可能都有高收益,因为任何金融资产本身不创造收益,它的收益只能来自实体经济。所以所谓的好资产,那你要看到你整体的收益。所以我认为,从安全性来讲,现在高等级的债券,比如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好的投资产品。有一些很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大家还是应该去关注的。现在老百姓特别喜欢追求高收益,5%不过瘾,10%也不过瘾,要15%、20%才过瘾,人人都想追求这么高的收益,当然这是人之常情,那收益谁来创造呢?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企业并不赚钱,实体经济的企业利润率很低,那你所有的金融资产又都需要追求高收益,所以这个泡沫就是一波又一波,这里不行了又跑那里去,那里不行了又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认为,家庭、个人对未来投资、理财的收益也要有一个理性的看法。在实体经济整体的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你不可能追求特别高的收益,而且房地产短期的投机收益就像击鼓传花,这是一个海市蜃楼,不可能人人都赚到那么高的收益。

编辑:李岸

关键词:上市公司;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中国经济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市场风险与机会并存 长假后走势被看好

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逐步亮相,布局业绩白马股的好时机来了吗?《交易实况》微信朋友圈分析师和财经评论员们热议不断:

2016-09-28 09:55:00

9月多家上市公司卖房套现 险资瞄准低价地产股

继*ST宁通B拟出售北京二套学区房套现千万元后,云赛智联、高鸿股份、绿庭投资等公司也相继公布了房产出售事宜。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和险资介入房地产或投资性房地产,主要还是资产配置的需求,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让投资者实现收益。

2016-09-27 09:32:00

完美世界发布人事任命公告 廉洁任上市公司总裁

完美世界9月23日发布新的人事任命公告,任命廉洁先生为上市公司总裁及控股集团董事;任命张云帆先生为控股集团董事,并出任文学业务CEO。张云帆先生不再担任上市公司游戏业务总裁职务,游戏业务总裁由上市公司CEO兼任;原美股游戏公司CFO刘永基先生同时被任命为控股集团董事。

2016-09-23 14:5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