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三公"预算公开暗藏猫腻 专家称最大阻力来自地方政府

2013-06-11 12:5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语: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暗藏"数字游戏",藏头露尾让人 "不明所以"。6月11日经济之声评论:公开透明、强化监督,预算改革有待推进。

  中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已经开启。在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后,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高档白酒"退烧"、奢侈餐饮"遇冷"、政府采购逐步面向"国货"……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一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款浪费有所收敛。但是,从许多地方和单位公开了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等"财务账本"来看,并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一季度公布的政府采购"节约成绩单",一些单位宣称自己节约了10%以上。但记者注意到,这种"节约"有时候是基于"实际采购花费少于预算金额"得出的结论,并非"真正节约"。一位长年负责政府采购的内部人士披露,就像买电脑,预算1万元,最后只花了8000元,看起来"节约"了2000元,但实际上比市场价还多花了1000元。

  广州近日公布实施了一年多的公车改革成绩:一辆车一年可节约5000元。然而在今年的财政预算里,公务车运行费用标准却依然没有改变。再比如,我们了解到,一些公务接待的餐桌上,"四菜一汤"的就餐标准开始回归。但有的地方"走样了",用山珍海味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真可以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财政预算公开玩起了"躲猫猫",确实值得监管者警惕。

  预算公开的目的是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近期一些地方和单位陆续公布的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等"财务账本"来看,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作出分析评论。

  张彬:我觉得这次公开的预算存在一定的水分,还出现了跟中央的政策躲猫猫的情况,归根到底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数字游戏。一方面,目前公布的情况普通的公众看不懂,老百姓如果想起到监督的责任,仅仅通过部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公布的预算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另外,一些具体的内容还暗仓玄机、迷雾重重,没有细化的标准。预算好像公开了,但是这笔钱怎么花,花到哪儿,很多人不清楚。

  造成这一切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张彬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张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于预算体制上存在漏洞。一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漏洞可钻。二是某些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在做预算的时候就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必然会将情况描述得云里雾里。

  另外,在目前的报销体制下,财务的改革没有配套跟进,一些正常的开支通过正常渠道难以报销,因此在事先做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很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变通。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宁静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