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学校建设超标丧失偿还能力 评:发展应建立民主决策机制

2012-09-26 10:1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经济大省浙江部分学校建设规模严重超标,丧失自身偿还能力。经济之声评论:学校发展重心亟须由扩大办学规模转向提升教育质量。

  中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浙江省审计厅厅长陈荣高昨天(25日)说,通过对省内300多所普通高中的债务审计调查,发现有23所学校债务余额超过全年总收入,4所学校的债务余额达到学校年收入的2倍以上,部分学校举债规模超过偿还能力,实际已经丧失自身偿还能力。

  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部分学校出现了违规集资,而高额的利息支出又增加了偿债压力,形成恶性循环。而与学校债务负担居高不下形成反差的是,浙江省部分负债学校建设规模宽裕得多,被审计报告称为"严重超标"。

  除了普通高中学负债经营之外,高等学校债台高筑的情形在各地也并不少见。但是,作为GDP总量连年位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浙江省尚且有部分学校还不上钱,那些中西部落后地区举债办学的学校,还债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负债规模也不断扩大,学校财务风险随之增加。回顾近10年学校的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端倪:一座座华美壮观的校园建成,一些学校也因此深陷还贷泥潭。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扩张规模是导致学校负债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熊丙奇:这几年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在发展教育的时候在走规模路线,高等教育有大扩招,高中教育出现了超级中学,很多学校都在征地盖楼,如果政府的拨款不能够满足政绩盖楼的需求,可能就会出现债台高筑的情况。

  理论上,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公办学校作为政府财政支持的事业性单位,不需要走市场化道路,不需要作为市场主体来经营。但事实却是,扩张后的学校为了偿还贷款,不得不走向市场化的运作,将自己变身为市场主体。熊丙奇表示,学校借款办学是违背法律规定的。

  熊丙奇:按照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教育法,学校作为公益性教育事业不能够通过银行融资或者借款来办学,因为它们不可能通过自己营业进行还款。如果借款办学,还款必然面对着要提高学费或者进行经营,提高学费显然侵犯了受教育人的利益,经营又违背了学校办学的方向。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上,学校借款办学是违背法律规定的,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教育,曾经有一段时间允许学校采取多种融资的方式办学,就导致了高等学校和现在一些高中通过借款来办学。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刘千里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