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金融服务如何更有“温度”?在19日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天津银保监局副局长肖华荣介绍了天津市提升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具体举措。

  小微企业是创业富民、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在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方面,肖华荣介绍,天津银保监局开展“百行进万企”工作,让银行变“坐商”为“行商”,主动上门服务企业;通过深化“银税互动”,完善银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以税促信、以信申贷”,打造小微企业的融资“快车道”。截至三季度末,天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9.3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5.9亿元,实现了“两增”目标。 

  在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方面,肖华荣介绍,天津银保监局通过开展银行违规收费专项治理,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进一步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通过窗口指导,鼓励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减少抵押担保、完善续贷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通过通报提示,鼓励银行按照“保本微利”原则进行贷款定价,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天津市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现了逐季下降。其中,大型银行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68%,较上年下降0.61个百分点。

  此外,按照打造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的要求,天津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实施“科技+创新+转型”战略规划。一是积极探索开发普惠金融产品,助推全辖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快速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全辖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1.3亿元,较年初增长17.3%。二是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水稻和生猪等全市主要农产品承保覆盖率已达90%左右,保险险种从能繁母猪、玉米,逐步扩大到包括奶牛、棉花等19个险种,实现了保额不断提升。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难点问题,天津银保监局指导相关保险机构不断深化天津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服务,推动天津市有关部门将医疗救助对象的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2万元降低至1.5万元,最高支付标准由30万元提高至35万元,提高了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让百姓“大病医疗不差钱”。自开办以来,大病保险已累计赔付近1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天津经济民生承担风险保障38.4万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1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