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2月12日消息(记者陈庆滨)12月11日,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2019数字经济创新峰会在滨海新区成功举办。大会主论坛共邀请了数十位产、学、研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吸引了超过400位国内外嘉宾参与,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愿景、数字经济理念、智慧城市规划等话题。为新型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

  本届大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夏青林出席主题峰会并致辞,他表示,随着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对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的深刻改变,成为升级城市生态、转换产业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新区也以昂扬的进取姿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赋能增力,着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彭森,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当下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就我国在这一背景下的产业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建设性建议。他表示,百年来,我国所处的经济形势发展呈现几个特点:第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第二,我国经济经历40年的高速发展,现已进入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期;第三,科技革命和数字革命飞速发展。而现如今,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必须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呢,坚定不移地培养市场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全面建立资源高效的制定,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实践,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从能源使用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向。武强院士提出,解决生态文明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绿色发展。而在我国缺油、少气、贫铀、相对富煤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情况下,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条件约束下,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从能源的“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在开发新的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利用新兴科技降低平均能耗,用低能耗能源替代高能耗资源,同时打造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工业的升级版,进而解决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也从城市规划和城镇化的角度分享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如今我国城市正在经历从“上半场”转向“下半场”的过程中,其中,最大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即发展主体的变化、发展模式的变化以及发展逻辑的变化。因此,对于城市来说,其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兼顾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对此,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李晓江还强调,数字技术应用必须有底线,首先,技术不能被滥用,此外,技术的运用必须有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有利于社会公平性和正义性的提高。只有如此,技术才是有价值的。

  数字化不仅是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趋势,更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方向,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未来城市的构建。对此,巴基斯坦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部顾问Perveen Nadia在演讲中介绍了巴基斯坦的数字发展路径。此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围绕数字技术、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围绕智能城市建设等做了深入解读。

  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