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南极旅游火爆,人类最后一块净土该如何保护?

2018-06-08 10:50:00来源:央广网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IAATO(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表明,上季度南极地区的游客人数增加到了5.1万人,较上年同比增加了17%,预计这一数字仍将继续增长。去年南极新游客增长最快的客源国是中国,来自中国的游客总数仅次于美国。南极旅游为什么越来越火爆?南极地区管理有什么特殊性?南极旅游对于生态有何影响?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与您一起深探南极旅游背后的事。

  

  一、聚焦-南极旅游受关注,中国游客增长明显

  4月,IAATO报告称,上季度南极地区的游客人数增加到了5.1万人,较上年增加了17%。预计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斯坦韦尔-史密斯表示,大约有20艘新的极地探险船正在建造(目前在IAATO注册的已有33艘),以满足民众对南极日益增长的兴趣。"这里正变得有点像个冒险乐园,麻烦在于不受监管的观光游览,"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弗朗西斯教授表示,"现在人们驾驶自己的游艇或者乘私人飞机去南极洲太容易了。"

  在美国罗德岛纽波特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年会上,IAATO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再次提出加强促进"安全、环保、负责"的南极旅游活动。在此次年会上,IAATO公布了2018年全球新加入的会员单位,同程旅游成为中国首批加入IAATO会员的OTA企业。

  IAATO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国际权威性的南极旅游运营商协会,由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智利、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中国、俄罗斯、南非、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100多个公司和组织组成,到目前为止全球仅100余位成员。IAATO提供了一个共同合作的平台,供南极旅游经营者联合起来,持续制定最高标准及最佳规范,更好保护南极环境。IAATO的运营准则以南极条约体系为基础,旨在推动安全的、且已采取一切必要预防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野生动物影响的南极旅游,IAATO对其全体会员共同信守这一承诺。

  据悉,去年南极新游客增长最快的客源国是中国,来自中国的游客总数仅次于美国。旅游需求个性化、品质化日趋明显,极地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高端游客的青睐,以极地旅游为代表的高端旅游产业迎来发展的"大时代"。据IAATO最新数据显示,2017-2018年期间,共计有41996名游客通过提供岸上活动的邮轮公司从海上抵达南极,与去年相比涨幅达到16%,其中,中国成为第二大客源国,占全球南极游客总人数的16%。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去南极旅行已成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媒体分析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追求也越来越精致,南极旅游在城市中产阶级中逐渐流行。此外,逐渐完善的南极旅游规划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南极旅游的机会。例如,首个加入IAATO的中国同程旅游称,同程邮轮将触角延伸至极点,包括每年极少人到达的南极点,探访帝企鹅领地,在南极点营地宿营等;乘坐核动力破冰船前往北极点,展开直升机巡游、极点冰泳、极点徒步等活动。

  

  南极游客(人民网)

  二、解析-南极地域管理特殊,治理面临诸多问题

  南极地域管理的特殊性

  南极洲是一个没有政府的大陆。最接近政府的机构是一个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不起眼的10人办公室,门上挂着一个小小的牌子:《南极条约》秘书处(Secretariat of the Antarctic Treaty)。这个组织的任务是在共同治理南极洲的53个国家之间进行协调。这种看似过于理想主义的管理在南极成为现实,53个国家能够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南极条约及相关协定,总称南极条约体系,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于1959年12月1日签署(1961年6月23日生效)。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1985年10月7日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神奇之处在于,南极洲是唯一一个人们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和平与科学的大陆,"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局长简o弗朗西斯(Jane Francis)表示,"你不会相信,这53个国家在讨论两周后就能达成一致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可以做到的。"弗朗西斯最近参加了让所有53个国家汇聚一堂的年度《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最近在阿根廷首都举办的会议上,其中一些分歧公开化。保持了南极洲近60年秩序的南极条约体系(Antarctic Treaty System)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从气候变化到渔业,南极洲正迎来新的地缘政治考验。对于一个基于共识的组织而言,应对这些考验变得越来越难。

  "该条约体系需要的东西之一几乎像是一种新的愿景,"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地缘政治教授、南极洲治理专家克劳斯o多兹(Klaus Dodds)表示,"在这种愿景中,各方明确陈述自己要做什么。"此次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很典型:它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代表着相对容易摘取的果实,例如有关无人机使用的新规,以及遗址管理指引。

  但最棘手的问题--例如一国违反条约规则后会发生什么--几乎从未得到应对。科学家和外交官们越来越担心,现有体系将无法应对新的压力。这关系到地球上最后一个原始的大陆,这里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淡水资源,潜在还有巨大的油气储量,而且是了解气候变化通过海平面上升将会多快影响地球的关键。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地理学教授丹妮拉o利格特(Daniela Liggett)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条约各方没有热情采取必要步骤。"她补充称,条约体系内上一份有约束力的重大议定书是在20年前通过的。任何新的议定书都必须通过共识才能获批,因此即便是一个有异议的国家实际上就拥有否决权。

  南极管理面临的问题

  然而,越来越多的签字国已让南极条约体系变得不灵活:1980年,拥有"协商地位"、能够就条约事务做出关键决定的只有13个国家,如今,这个数字已升至29个,从芬兰到秘鲁,从印度到比利时。与此同时,南极洲上的永久性科考站(南极洲活动的指标)已增至逾75个。

  "资源一直是最大的诱因,"多兹教授表示,"一旦人们更加直白地表达对资源开发的兴趣,你就会遇到谁拥有南极洲的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正是困扰《南极条约》乃至整个南极条约体系的问题。

  加入南极条约体系的国家越多,南极管理的限制性就越明显。坎特伯雷大学政治学教授、《极地期刊》(The Polar Journal)主编安妮-玛丽o布雷迪表示,南极条约体系可能不适于应对该地区不断增长的"价值观冲突"。

  随着签字国数量增加,这意味着任何潜在的审议都会涉及更多的声音。阿根廷南极外交政策主管马克西莫o高兰(MáximoGowland)表示:"(1959年南极条约12个创始签字国以外)的这些国家打算扮演什么角色?他们肯定会关注未来可能获取的资源。"

  他指出,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可能成为问题。他说:"你不知道局面可能多快演变,"他提到开普敦严重缺水的问题;南非已有人在讨论从南极将一座冰山拖到该国以缓解危机的构想。

  南极条约体系已经难以保护南冰洋的资源,那里的捕虾活动正在增加。随着其他大洋渔业资源的枯竭,围绕南极洲的南冰洋(Southern Ocean)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渔场。南冰洋在吸收大气中的热量和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人类尚未完全理解这方面的机制。

  另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生物资源勘探--把南极洲的生物样本拿到实验室进行研究。由于南极洲存在的物种适应了极端寒冷的条件,它们可能含有具有较高商业或制药应用价值的化合物。然而,由于多个主权国家都宣称对南极大陆拥有主权,来自这些样本的知识产权由谁拥有的问题无法解决。

  虽然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有人准备退出南极条约体系,但同样没有人预计它能够自我改革。坎特伯雷大学的利格特教授表示,一个风险是,由于它不能解决南极洲面临的挑战,它会变得不那么相关。

  这些焦虑随着南极洲重要性的上升而加剧。这块大陆覆盖着一层厚达1英里的冰层,而且是深入观察地球正在发生怎样变化的一扇窗口。南极洲部分地区气温上升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要快得多,那里的冰川融化速度将影响全球海平面未来上升的速度。

  三、思考-南极旅游带来的不良影响

  南极的生态非常脆弱,越来越多人去南极旅游对南极生态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大多数游客(一次南极之旅需支付1万至10万美元的高昂费用)而言,访问南极涉及在少数几个受高度管制的登陆点下船游览。但这一体系存在漏洞,比如无视允许制度的私人游艇,以及越来越多的坐皮划艇或滑雪等旅游活动。

  实际上,IAATO已经制订了许多保护南极环境的规则,包括不能靠近企鹅五米范围内,登陆下船、游玩返回上船都要清理鞋子,以避免生物侵袭等。去过南极的游客说,工作人员会一再提醒游客注意这些规定,包括不要乱扔垃圾、与动物的距离至少保持5米等。

  但是一旦有游客到达南极,对于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此外,还有很多游客并没有完全遵守相关的旅游规定。据媒体报道,去过南极两次的徐成华说:"但一些游客的表现仍然很差……(包括)制造很多噪音,在企鹅面前跳舞,甚至与它们握手。"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成员王培称,该在进一步对游客开放该地区之前进行评估,公众到访也需要得到更好的组织。有媒体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南极旅游热将会继续。限制游客人数似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就目前而言是这样。

  有部分游客称,去南极旅游原本是梦想之一,但是由于旅游给南极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让他们逐渐放弃了去南极旅游的想法。此外,也有人认为南极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地方,一个人一生基本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能去见识一下那里的美景十分荣幸。看过南极的美丽和脆弱之后,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有新的看法。真实地感受到极地环境的脆弱和珍贵,唤醒内心深处的环保共鸣,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行为,甚至去影响身边的人。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通信与环境部门负责人阿曼达·利尼斯说,她预计该领域的增长"将继续与全球旅游业趋势一致,对中国游客来说也是如此"。她说,数字正在增长,尽管与其他荒野保护区或偏远目的地相比,前往南极旅游的人数相对较少。她说:"继续在广阔和全球范围内进行监控并开展协作对于保护南极特殊环境来说绝对至关重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副研究院林越英分析,南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就极难甚至无法自行恢复。他建议,实行保护为主的限制性开发,是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南极冰川裂缝(人民网)

  四、总结

  南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此外,南极还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地位,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极地科研。但是南极地域管理的特殊性无疑给科研和旅游都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越来越多国家在南极活动也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南极旅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旅行,但是旅游活动对南极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成为未来南极旅游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最动听的财经周刊!

  每周六、日 首播9:00-12:00  重播 13:00-16:00 

  主编:王冠 经济之声制作人/主持人 金话筒奖获得者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主笔: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郑金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和微信公号。

  

编辑: 王梦妍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南极旅游火爆,人类最后一块净土该如何保护?

南极旅游为什么越来越火爆?南极地区管理有什么特殊性?南极旅游对于生态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