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平安银行理财品虚高吸存

2014-08-12 15:18:00  来源:中国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早知道收益只有3%,肯定不会买。可是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却避重就轻,一味强调高收益,未做到该有的风险提示。”“平安财富—结构类”理财产品的购买者质疑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存在销售误导行为,平安银行声称的“高收益”被指为招揽客户的“幌子”。

  新

  一边忙

  着接连推出多款超高收益理财产品,另一边却是预期收益率普遍成“摆设”。平安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今年3月份在平安银行客户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平安银行的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却低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这与当时银行的许诺大相径庭,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平安银行青岛储户吴伟(化名)通过新晨报金融投诉热线向记者反映,“平安银行简直就是对客户不负责任,随意夸大预期收益率,误导消费者。”提起在平安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经过,吴伟就气愤地说道。

  根据吴伟的描述,新

  新

  市民投诉:

  “声称的高收益都是虚假的”

  新

  然而,产品到期时,吴伟才发现他获得的实际收益只有3% ,仅仅是一个保本的收益,距离9% 的预期收益率相差甚远 。“3%的收益还不如把钱直接存进银行。当初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我对比过多家银行的收益,不少银行的类似理财产品基本上都能达到6% 以上的收益率 。”吴伟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早知道收益只有3% ,肯定不会买。可是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却避重就轻,一味强调高收益,未做到该有的风险提示 。”吴伟认为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存在销售误导行为,他们声称的“高收益”只是一种招揽客户的噱头。

  “平安银行对买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客户怎么交代?客户的损失又如何补偿?”吴伟告诉新

  记者调查:

  到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个数为4

  据新

  不仅如此,新

  8月2日下午新

  该行上述理财经理还特意向新

  对此,有消费者质疑对于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9%的理财产品来说,如果7.65% 就算是收益很高了,高到让理财经理作为案例进行推广,那么9% 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岂不成了"摆设"?新

  专家解读:

  平安银行惯用“高收益”吸存

  新

  “银行大规模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银行额外支付了成本,因为预期收益率只是吸引投资者的手段。长期来看,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吸引零售客户,可以实现零售业务板块扩大的目标。”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晋鸿告诉新

  “在向投资者营销过程中,许多银行也乐于用‘预期收益率’的概念鼓动投资者,除了购买时简单的风险提示外,整个理财产品运行过程中极少有银行会向投资者告知产品的实际运行情况,最终投资者只能在理财产品到期时接受‘实现预期收益率’或‘未实现预期收益率’的结果。”黄晋鸿认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如果商业银行大规模发行高利率理财产品,可能隐含另一种可能:流动性压力。如果银行前期累积了还款风险,为了保证流动性,银行可能通过后续的高利率理财产品来延后兑付压力。因此,投资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确信银行披露的信息与客观情况相符,对各种潜在风险告知完整,资金投向清楚,才能较好地规避投资风险。

编辑:吉媛媛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