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海外对冲基金“围猎”中国市场 “本土化”障碍重重

2013-12-03 13: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说两句  分享到:

  随着高净值人群不断增多,海外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高盛集团、瑞士银行集团和GLG合伙公司等全球性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人正在重返亚洲设立对冲基金,高桥资本和松河资本也正在重启或者扩大亚洲对冲基金业务。对冲基金专家认为,中国市场在为全球对冲基金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包括监管、市场、技术以及经营在内的多方面挑战。

  对冲基金“围猎”土豪

  “中国富翁人数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昭示着中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对冲基金市场。”君耀投资创始人侯思园表示。

  全球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对冲基金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市场越来越感兴趣。全球最大的公共对冲基金Man Group(RMG)董事总经理Tim Peach称,公司旗下的GLG公司正在筹划在亚洲设立市场中性股权多空基金。Pine River(松河资本)已于9月设立了一个面向大中华区的多元化策略、相对价值型对冲基金。

  HFR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继续成为亚洲对冲基金首选之地,超过31%的亚洲对冲基金选址在中国。侯思园认为,如果能把中国信托产品中资金的10%拿出来,投资到对冲基金中,在未来的5年对冲基金将会迎来3000亿美元的增长。北京大学Giles Chance教授表示,在中国A股市场被纳入MSCI全球指数后,MSCI的新兴市场指数权重将由10%上升至30%,这也预示着在未来两到三年,大批资金将涌入中国市场。

  侯思园指出,中国市场散户占大部分,市场并不十分有效,具有一些暂时性的价格低效(Temporarily Pricing Inefficiencies)和获取阿尔法收益的机会。

  仍需跨越重重障碍

  业内人士认为,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发展,监管、投资者、市场、技术以及运营商都将面临许多挑战。

  在监管方面,对冲基金在成立架构上需仔细琢磨,可以选择外商独资、设立分支机构、中外合资以及设立咨询公司等。另外,各地都有不同的激励政策和税收标准,许多地方并没有对对冲基金有深入了解。

  在QFII和RQFII的额度和限制上,上海申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毅表示,此前不少海外资金通过QFII做固定收益套利,这些资金以极低的利率借入美元,然后通过QFII账户投资于中国国债,获得几乎锁定的利差。不过,目前QFII和RQFII的规则改变了,投资于固定收益的额度只有总额度的50%,剩余的只能投资到股票和股指期货。QFII和RQFII也不能用于中国国债回购和额度转让。

  “QFII投资者也比较担心资产的流动性,因为赎回资金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这又是QFII投资的一个难题。”侯思园说。

  在市场机制上,虽然融券机制已经推出,但融券的库存少之又少,这令许多对冲基金的典型策略无法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融券的成本高达8.5%,远远高出美国和日本市场的融券成本。侯思园表示,虽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市场风险,但缺乏必要的工具去对冲规模风险、波动性风险以及行业风险等。此外,对冲基金在使用杠杆方面受限,“在SAC和摩根斯坦利,证券投资组合杠杆达到6倍或者8倍是很正常的,而在中国,权益类投资的杠杆只有1.5倍,期货的杠杆也只有5到6倍。”

  最后,在技术和运营层面上,中国市场数据历史太短。“一个量化基金通常需要10倍到20倍于投资期限的历史数据。”可追溯历史较短导致这些统计数据的显著性明显不足。运营过程中,在中国发展的对冲基金只通过一个经纪人进行交易,设立单个账户。这与在美国时一个基金可以通过多个经纪人交易,并最终清算在一个账户上不同。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李静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