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公司 > 正文

政策之风莫成产业之痛:警惕云泡沫

2011-12-01 18:18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任何一个繁荣、哪怕是虚假繁荣的市场和行业,泡沫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泡沫究竟有多大?市场和主管部门收拾和消化泡沫的能力怎么样?从之前的情况看,主管部门和市场某些时候的“善后”能力是令人担忧的。

  这两天,看到一条新闻,讲的是有关云计算产业的最新白皮书和政策,文章说:目前在政策引导和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的产业趋势催动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听到这个消息,让人感到又喜又忧。

  遍地云涌 群雄环顾

  正是由于对产业前景的看好,和政策的利好的刺激,如今的云市场格局早已从08年的“投石问路”,发展到如今的“遍地云涌,群雄环顾”。这里面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力量。

  首先是政策和扶植资金的到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三部委出台了产业扶植政策后,大量的产业扶植资金到位。据悉,获得大项目审批的企业,将得到至少千万级,甚至上亿级别的资金扶持。

  其次是地方政府的产业基地落户。除了“北上广”提出了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外。重庆、甘肃兰州、深圳东莞、江苏无锡、河北廊坊等一些全国二三线城市的“造云”项目,也纷纷批量上马。甚至有一个统计说,除了西藏新疆,其他各省市均有地方政府主导的云项目覆盖。

  最后是企业的群雄环顾。国内企业中,有电信运营商的布局;阿里、百度、腾讯、金蝶等民营互联网巨头和专业品牌企业对云数据库、运营用之战蓄势待发;同时海外的微软、IBM、甲骨文等软硬件巨头也对间接进入中国云市场虎视眈眈,对自身的技术优势信心满满。

  前车之鉴:“政策之风”莫成“产业之痛”

  一场“云盛宴”真的如此美好么?这恰恰是让人担忧的地方:“政策之风”千万别到头来成了“产业之痛”。说这个话,并不是信口开河。

  我们不妨看看以前和目前,在其他产业出现的前车之鉴:比如说家电行业,政策说要发展云电视,呼啦一下,国内生产商全都打出云电视的招牌,但由于没有成熟的云平台,基本上中看不中用,和普通智能电视没啥区别。结果这种“兵马未动,概念先行”的做法,让云电视在市场面前变成了筋头云和浮云;比如说文化创意产业,相当一批企业借着政策东风,亏着本去做产业园。为什么呢?其实不亏,人家是为了远低于市场价格拿地皮;再比如说金融领域的创业板,本是为一些有潜力的轻资产公司提供一个投资平台,为股民打造丰富和多元化投资平台,结果高管套现、股价波动等问题多多:最近关于创业板公司的退市已经被提上日程了。

  带着这些问题,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蓄势待发的云产业这盘大棋。心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云产业园么?这些项目中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云产业?云计算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节约和优化资源配置,“遍地浮云”的云产业园有多少资源会被闲置浪费?彼此之间又怎样进行战略协调,避免恶性竞争?

  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繁荣、哪怕是虚假繁荣的市场和行业,泡沫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泡沫究竟有多大?市场和主管部门收拾和消化泡沫的能力怎么样?从之前的情况看,主管部门和市场某些时候的“善后”能力是令人担忧的。

  数据仓库 还缺好管家

  但毕竟,云计算的细分应用广大,未来人们的生活、工作、衣食住行和消费都离不开智能云计算。当然,云计算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应用,包含的信息数量、数据种类繁多。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的应用,保障这些信息和公民隐私的安全?如何建立科学的准入制度,保护产业蓝海的环境?政策法规如何平衡市场的活力与规范性?另外,如何避免多头管理?因为在很多行业和领域我们都看到过,风生水起时“主管家长”成堆;受挫危机时,企业和产业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说这些,并不是给行业泼冷水。正是因为产业前景美好,才更应该未雨绸缪,得到精心呵护。(经济之声《天下公司》财经评论员王思远)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曾灵华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