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经济之声

首页 | 点播 | 财经 | 独家报道 | 主播 | 论坛

 首页 > 经济之声 > 央广财经观察

中国应改变通胀管理思路 更注重丰富投资市场

2011-05-20 13: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2011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昨天晚间拉开序幕,持续到明天。这次论坛上国际专家对于中国通胀问题的看法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麦金农的看法更加犀利。他说,中国的通胀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决策导致,中国政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保持低利率,人民币又面临升值,热钱自然会从美国涌向中国。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尝试通过发国债和提高准备金率去应对通胀,但是这些措施效果有限,治标不治本。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两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合计近9000亿美元注入市场以提振经济,另外日本为了应对特大地震而向金融市场注资1830亿美元。这些超量印发的货币必然会在全球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并且以各种形式进入投资前景更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从而进一步催生资产泡沫,推高物价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当被问及“什么是最有效的控制通胀和热钱涌入的措施”时,麦金农笑着回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一个青年货币经济学家代表团去华盛顿,游说伯南克提高利率。这个观点让人听起来有些悲观,但是毕竟是个人看法,很多的人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中国对输入型通胀真没根本解决办法吗?连续提高准备金率、加息,效果到底有多大?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的院长谭雅玲对此作出评论。

  不该把国内通胀问题全部归因于外部

  主持人:这位美国教授认为,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决策所致,而中国政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您觉得是不是这样?

  谭雅玲: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美国货币政策主导对全球影响确实很大,但是各个国家的状况还是有差别的。中国的状况跟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状况有较大差别,而“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决策所致”的论点,可能会使我们忽略很多必要和重要的改革。

  现在我们的发达程度、市场基础条件和金融专业的技术和规范,跟西方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做梳理、做出改变。这可能对我们防止和控制输入型通货膨胀有好处。我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自己,还是应该认真的思考自身的问题,而不是要把全部的问题归结到外部。

责编:任芳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