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秉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不用拿钥匙,也能打开房门门锁。集指纹开锁、手机开锁、人脸识别开锁、密码开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门锁近年来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最近,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智能门锁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却显示,受访者因为担心异地解锁和开门指令泄露,对智能门锁并不放心。

  智能门锁以其科技感的外观和便捷的解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购买过智能门锁或者对这类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如何看待智能门锁?是否还存在一些担心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

  记者:使用中有什么问题吗?

  消费者:问题还挺多的,有时候输入密码,输的是正确的,但显示输入错误。再就是忘记换电池,锁就没电了,进不去。方便的是不用带钥匙,但其实感觉安全性差了些。

  消费者使用智能门锁时,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智能门锁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智能门锁最可能出现异常解锁或无法解锁问题。此外,消费者还担心,智能门锁出现电池不足无法开锁的情况;指纹不靠谱,淋雨或出汗后指纹识别不了;人脸识别不了等问题。

  消费者又担心智能门锁存在哪种安全风险呢?超过56%的受访者表示,担心服务器被攻击导致开门指令泄露;约50%的受访者表示,担心开门数据指令被窃取,如人脸、指纹被复制等;20%的受访者则表示,担心被撬开前面板开锁。

  事实上,消费者的担心不无道理。2019年5月,中消协等对29款主流智能门锁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48.3%的样品密码开启存在安全风险,50%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存在安全风险,85.7%的样品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安全风险。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醒消费者,应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陈音江表示:“因为这些功能客观上来说可能比较新潮,但实际上安全风险也最多。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IC卡,防止指纹被读取或复制,这些都是消费者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