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仅仅是纸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有声书等也被大家接受,成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过,在有声读物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文本质量、播读水平等都有可提升的空间。《天天315》周末会客厅邀请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王月池、《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主任潘圆、财经评论员吕国舜做客直播间,共同探讨“有声读物市场的消费者诉求和产品供应”。

  请点击音频收听详细内容!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什么是有声读物?最简单的一种解释——有声读物就是有声音的书。辞海中的定义是: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说是扩展了不少。往前追溯,广播电台是有声读物的主阵地,也有说法认为有声读物为小说连播、文艺作品演播,甚至有观点认为,广播剧也属于有声读物范畴。不过广播剧大多有角色扮演,所以目前来看,一般不把这种艺术形式归为“有声读物”类。可能提到“有声读物”,大家更多地想到的是朗读者把文字读物、文字书通过声音,转化为有声语言,当然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有声语言。

  有资料表明,1934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此后,不少教科书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语言教材,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畅销全球的灵格风英语唱片。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新兴的数字化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的纸质报刊书籍,社会阅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改变。有声读物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我们从国际视野来看有声读物在代表性国家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有声读物市场已较为成熟,年度营业额已经超过25亿美元。虚构类小说是听书领域的主导内容,听书总收入的94%来自相关的图书产品。有超过68%的听书者表示,会选择未删节版,17.4%选择删节版,14%选择的内容与书无关,例如研讨会、喜剧或者演讲。听书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更年轻,家庭收入也更高,他们对纸质图书也更有阅读兴趣。听书消费者还带动了下一代消费听书的习惯。实体书店依然是听书消费者购买听书最主要的渠道,网络、电子等渠道也在不断发展中。

  在德国,一份调研报告得出的结论说,25至40岁之间的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是有声读物的热衷者。约有400个供货商共同占有这个市场,约有9000种有声读物供成人阅读。其中文学类作品排名首位。儿童/青少年读物占销售总额的1/4。对听书感兴趣的德国人占德国总人口的7%-10%,其中以青少年最为普遍。有声读物的价格较低且不固定。

  英国有声读物市场较为分散。截至2005年底,英国约有7300万MP3使用者,40岁以下人士成为有声读物的主要听众。不少有声读物公司特地开辟有声读物下载网站以满足听众需求。相关调查显示,“边做边听”是英国有声读物阅读方面的最大特色。另一个较为普遍的行为是入睡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