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3月8日消息(记者 唐丽丽 实习生 范凌睿)为保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自2020年开始实施,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关注到禁渔后长江流域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建议做好长江流域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

潘碧灵(央广网发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潘碧灵是连续三届全国政协的“老委员”。从事环保工作多年的他,在政协履职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坚持为生态环保发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色提案大户”。

潘碧灵的履职脚步从未停歇。2021年,他牵头制定洞庭湖总磷攻坚行动计划,积极推广先进降磷经验和技术,推动提升总磷防控能力和水平。今年全国两会,潘碧灵递交了18件提案,生态环境保护依旧是他关注的重点。

潘碧灵提出,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水面下生物多样性剧变,外来入侵物种蚕食本土物种的问题不容忽视。

潘碧灵认为,在执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同时,要对长江流域中的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保持高度的警惕,如克氏原螯虾(俗名小龙虾)、罗非鱼(俗名非洲鲫鱼)、太阳鱼、鲟鳇鱼、鳄龟、巴西龟、福寿螺、淡水白鲳、豹纹脂身鲇(俗名清道夫)等。

特别是太阳鱼,作为原生于北美南部的一种鱼类,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喜吃鱼卵,群体产量高,一年可繁殖三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琵琶湖引进培育了这种鱼,结果它们疯狂地挤占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潘碧灵说。

此前在长江上游四川省的湖泊、水库中已有太阳鱼的踪迹。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位于湘江上游,潘碧灵曾实地调研走访当地老百姓,自禁渔后,东江湖钓上来的鱼,十之五六是太阳鱼,太阳鱼已有泛滥之势。

因此,潘碧灵建议,长江流域内各级政府一定要做好长江流域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组织生态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编辑:欧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