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益阳7月30日消息(记者欧峰 实习生陈焯敏 通讯员邢育红 张劲杨)在人工养鱼的过程中,水污染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近日,记者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南大膳镇采访时了解到,该镇重点在南大渔村长港渔场引进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即跑道养鱼)+光伏发电”模式,通过新技术,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南大渔村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避免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了“零排放”。

长港渔场(央广网发 视频截图)

在长港河渔场,其负责人王敬芝正抓起一把饲料向池塘中洒去,平静的湖面顿时泛起涟漪,鱼儿纷纷浮到水面抢食。仔细一看,王敬芝的渔场与传统的渔场在养殖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湖面上安装了6个方正的边框以及排水泵,鱼儿就生活在其中。

经了解,记者得知该渔场采用的是目前十分先进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该项技术将传统养殖池塘进行适当改造,鱼由原来的散养方式转变为集中圈养在流水槽内,其余池塘面积进行养水,并使水循环流动,定期将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分离出养殖水体,集中处理,避免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零排放”。

长港渔场(央广网发 视频截图)

南大膻镇党委副书记陈煜介绍,该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增氧机在里面不停地增氧,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一条水槽的设计养殖容量是4万斤到6万斤,现在实验阶段约3万斤。

“由于槽内的水不断流动,鱼也会遵循天性,对着水不停游动,这样养殖出来的鱼会比普通养殖的鱼体质更加强壮,肉质也更为鲜美。”陈煜说。

长港河渔场的流水槽养殖模式是由南大膳镇人民政府出资建设的试点项目,采用政府投资、村集体分红的模式,通过产业分红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如今技术好了,产业兴了,政策有了,下一步,南大渔村将在镇政府的带领下,鼓励渔民利用起新技术,加入到智能化养鱼行列中来。

“带来了很可观的效益,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可以说是增产、增收、增效益。打破了我们南大渔村没有集体收入的空白,现在是新开发,新养殖、新收入。” 南大膳镇南大渔村党支部书记钟乐勇说道。

编辑:唐丽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