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8月14日消息(记者朱娜 通讯员朱素芳 史琪 周弘)8月13日,武汉市江汉区举办全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参与住建部试点的社区书记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分析,共议如何集中民智民意,解决群众房前屋后小事实事烦恼事,打造“共同缔造”江汉样板。

武汉市江汉区举办全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央广网发 江轩 摄)
江汉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培训中,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分别从“共同缔造”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实践机制,以及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群众工作,美好社区共同缔造的背景、理念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全面的讲解,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打下理论基础,理清工作思路,指明方法路径。
集思广益 专家献策共助基层社会治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央广网发 江轩 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表示,共同缔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回应了时代之问,破解了时代性的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这一实践探索具有普遍性价值,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以“共同”为行动理念,系统的行动方案,以“缔造”为行动特质,以“社区”为行动场所,以群众小事为行动对象,以“所有人”为行动者,以“群众参与”为行动关键,以“五共”为行动流程,以“群众满意”为行动效果,遵守相应的行动规则。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陈军亚(央广网发 江轩 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陈军亚则认为,共同缔造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作为治理实践的主体力量、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依据、以人民群众共享建设成果作为目标追求,是“人民中心观”的实践表达。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黄振华(央广网发 江轩 摄)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环节彼此衔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闭环系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黄振华表示,“决策共谋”让群众说出来;“发展共建”让群众动起来;“建设共管”让群众管起来;“效果共评”让群众说了算;“成果共享”让群众得实惠。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福(央广网发 江轩 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福则从群众心理及群众参与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他认为,共同缔造活动中,基层工作者可能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群众工作要有效化解“干部干、群众看”的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真正将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实现共建共享目标。要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构建更加适应当前基层工作者群体的心理服务体系。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郭炎(央广网发 江轩 摄)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郭炎表示,“共同缔造”的基础在社区、核心在参与、根本在共治、路径在“五共 ”。要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在了解民情中凝聚民意,在共谋共识中落实共建共管共治的社会治理方式。
生动实践 多措并举共同缔造美好社区
案例教学环节,江汉区新华街道取水楼社区党委书记赵青登台,介绍了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166个试点小区之一——登月小区的探索与实践。

专题培训现场(央广网发 江轩 摄)
参加学习后,江汉区汉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耿世文说,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者和重要参与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力量聚合资源,以社区美好环境与居民群众幸福生活为目标,持续不断地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中来。

江汉区汉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耿世文(央广网发 江轩 摄)
江汉区唐家墩街八古墩社区党委书记胡彩保说,共同缔造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社区要从居民房前屋后的小事入手,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把小区建设好。

江汉区唐家墩街八古墩社区党委书记胡彩保(央广网发 江轩 摄)
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强调,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要求,压茬推进“一下三民”实践活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接下来的主题和重点。全区上下要立足江汉实际,将开展“共同缔造”与城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全龄友好城区”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要践行“五共”理念,真正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要抢抓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入选全市“共同缔造”样板点的机遇,精选一批实事项目载体,补足社区治理短板弱项,全力推进示范样板点建设,形成一批群众广泛认可,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