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中心 > 正文

洛阳各县现重度干旱 过半小麦8成牡丹种植受影响

2013-10-23 08:08  来源:大河网我要评论 

 

本应翠绿的牡丹花叶现在发黄,有的已经枯萎,村民剪去牡丹茎保养分。

受干旱影响,很多牡丹叶子泛黄。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大河网报道:“七山二塬一分川”的洛宁县,正值秋播小麦的季节,全县46万亩地,能浇上水的只有10万亩,村民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雨的到来。据了解,洛宁县正处于52年来最干旱的一年。

  全市大多区县为重度干旱,一半多的小麦油菜未播种。干旱也影响到了牡丹的种植,洛阳市牡丹办一位工作人员称,全市80%的牡丹种植受影响,观赏园影响不大。

  旱情

  各县区处于重度干旱状态

  据洛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马胜亮介绍,前段时间下了一场雨,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但受近日高温天气影响,这些天旱情更严重了。记者了解到,受旱情影响的主要是小麦和油菜,今年,洛阳市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377万亩,油菜播种面积约15万亩,共计约392万亩,受干旱影响,现在种上的还不到一半儿,目前干旱最严重的是洛宁县、伊川县和栾川县,其他县区基本上都属于重度干旱。

  心焦

  小麦待播却等不来救急的降雨

  小界乡位于洛宁县西北方向,进入小界乡沿着公路往南约10千米,就到了史村。在这个全村有着28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的村里,耕地面积约2200亩。正值小麦播种的季节,全村人却陷入了一场焦急的等待中。

  “今年是52年以来最干旱的一天。”洛宁县农业局的高级农技师张师傅看着干透的土壤,显得焦急而无奈。从今年7月份到现在,洛宁县没有超过10毫米的有效降水,“从地面往下挖,一丈多全是干土”。跟张师傅一样,全县60名农业技术员全部被派到了各个干旱的乡村,包村到个人,进行秋播指导。

  洛宁县农业局副局长张金山介绍,目前洛宁县共有小麦46万亩,其中的3万亩地因为能浇上水,小麦已经种上了,“除了余下的10万亩能浇上水,另外30多万亩就只能看天老爷的眼色了”。他告诉记者,按照小麦播种需求,土壤的含水量需要达到16%左右,而根据农业部门的监测,史村的土地,含水量不足5%。“我们现在完全处于看天吃饭的地步了。”张金山说。

  记者了解到,该村的人畜饮水影响不大。

  无奈

  农民博运气 采用“寄种”方式播种

  在史村,有经验的农民根据往常的经验,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谚语:“到死不等墒。”意思是说,即使土壤缺“墒”,但也得先把种子种下去。“说不定种下去后,在种子发芽的时候降水就来了呢。”史村的一村民说。

  面对是否有有效降雨这种不可预知的情景,村民们只得采用仅在上世纪90年代使用过一次的“寄种”的方式来博一下运气。所谓“寄种”,就是在气候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在小麦的适播期,加大种子的播撒量。据张金山介绍,在正常年份,种植一亩地的小麦,需要麦种15-20斤,现在只得加大到35斤,县里也对每亩地补贴10块钱,“如果到12月上旬,还没有达到10毫米的有效降雨,明年的收成就很难说了”。

  “往年我们一亩地平均能产出700多斤小麦,最好的时候达到过1000斤,今年缺墒这么严重,预计明年的均产可能只有500斤左右了。”史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易友安说。

  张金山告诉记者,今天洛宁县将组织全县受干旱影响的各个乡镇的负责人、全县各级农业机关的负责人在史村召开现场工作会,在全县受旱情影响较严重的地方推广“寄种”的播种方式。

  影响

  适播期就要过去 牡丹何时种植还未知

  和小麦一样正处于适播期的,还有牡丹。在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的高山牡丹园种植基地,在这里种植着1500亩“凤丹”牡丹,和供观赏用的牡丹不同,“凤丹”牡丹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和炼取牡丹精油。

  “我们这种植的‘凤丹’牡丹,是所有牡丹中比较耐旱的一个品种。”该基地的负责人陈富生说,当时选择在罗岭乡建造牡丹种植基地,就是看中了这里分布广泛的白土地,“土层厚,保墒效果好”。

  而干旱带来的连锁效应也影响到了这里牡丹的种植。据陈富生介绍,牡丹种植一般是在8月份播种,种植两年以后便可以进行分栽。可眼看着适播的季节就要过去了,在该牡丹种植基地,肥料都施完了,因为土壤太过干旱,“啥时候播种和分栽还是未知数”。

  据洛阳市牡丹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市80%的牡丹种植受到了旱情的影响。

  应对

  剪去牡丹茎保养分 有的缩减分栽规模

  在该牡丹种植基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少工人正拿着剪刀将牡丹的茎剪掉。陈富生告诉记者,因为干旱造成养分缺失,牡丹的茎就把大部分的土壤养分都吸取走了,“将茎剪掉,再加上此前施的肥,就能基本保证根部的营养供给”。

  此外,工人们还将已经挖出来供分栽的牡丹苗木做除害虫处理后,全部埋到土壤中,尽量延长牡丹苗木的保存期。“现在我们不得不采取这些在正常年份根本就没必要的措施了。”陈富生告诉记者,本来准备修一条从山下延伸到山上种植基地的水泥路,后来只得把这部分资金用来支付雇佣工人剪茎的费用。

  为了应对旱情,陈富生只好在不得不浇水的时候,通过乡里向消防部门申请消防车来送一趟水。“我们本来预计分栽种植800亩,就这样现在也只是种了200亩。”陈富生告诉记者。

  昨日,大河报记者联系上国际牡丹园负责人霍志鹏,他告诉记者,秋季正是种植牡丹的时节,为保证牡丹观赏,牡丹观赏园肯定都加大了灌溉力度,所以市民不用担心干旱影响牡丹观赏,但他也提到,干旱天气对牡丹成活率以及观赏效果是否有影响还有待观察。

  措施

  600名技术人员下乡指导 政府出资调整种植结构

  目前,洛阳市农业局已经针对各地旱情轻重程度制定了具体方案,下发到各县。并有600名技术人员入农户、到农田进行技术指导,各个县区还成立了督查组进行督导、服务工作。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农作物种植效果,洛阳市农业部门也积极组织农民科学耕种,有水浇条件的,及时造墒、播种,不具备水浇条件的,采取“寄种”、调整弱春性种植品种等措施。

  记者了解到,洛阳市“十年九旱”,近几年来,洛阳市一直在推进农户种植由对抗性种植转向适应性种植,改种谷子、红薯、茶叶等经济作物,截至目前,洛阳市谷子、红薯、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70万亩。但受传统观念等影响,种植结构并没有完全转变。

  为此,洛阳市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据介绍,2011年,洛阳市拿出500万元作为种植适应性作物补助资金,去年和今年各拿出400万元进行补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受旱问题,一方面是政府加强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宣传,同时,农户也应该转变种植观念。”马胜亮说。 □记者 邵洋洋 文 张琮 摄影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任伟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