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渑池:特色农业成为农民的“金饭碗” 红花红了,日子火了

2017-09-06 15:22: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9月6日消息(记者李凡 通讯员高艳敏)七月盛夏季,又到红花盛开时。河南渑池县天池镇种植的近万亩红花进入收获期,正带着10多名村民采摘红花的艾红伟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有4口人,今年务工加分红,收入能有4万元,年底肯定脱贫!”

  天池镇地处浅山丘陵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过去靠天吃饭,一亩地一年下来只挣个五六百元。

  “种地不挣钱,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种,看着那么多土地被撂荒,实在太可惜了,让人心疼!”东天池村村民段新伟告诉记者。

  脱贫之路怎么走?“必须握指成拳,发展特色产业。”渑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天池镇党委书记张晓红说,天池镇依托天沣中药材、天池山食用菌、泉森薯业等6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让特色农业成为农民的“金饭碗”。

  3年来,河南天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0亩,形成“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天池及周边乡镇群众发展红花、丹参等中药材2万余亩,帮助当地群众通过中药材种植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赶上好日子。自从和企业签了合同,我像吃了定心丸,就算没钱也能把地给种了。”段新伟兴奋不已,望着满山坡红彤彤的红花,就像看到了红火火的日子。

  “河江他妈八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每天都去摘红花,自己挣钱自己花,不让儿女来牵挂,人人见了人人夸。”这句顺口溜道出了天池镇村民如今的幸福生活……

  农民成了合伙人,幸福生活来敲门

  “说起脱贫致富这件事,还要感谢我们村的郜龙蛟哩!”东天池村村民艾红伟指着不远处的丹参种植基地说。

  东天池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旮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成河把肚填”是村民生活的写照。受制于历史与现实问题,当地干群空有一腔致富热情,但始终没有找到脱贫路径。

  2013年,学医的郜龙蛟在回家过节时点醒了大家——“种药材在别的地方能致富,天池的自然条件这么好,为啥不试试中药材产业呢?咱不能端着金饭碗要饭吃!”

  当年,郜龙蛟就放弃了都市的优越生活回乡创业,成立天沣农业公司。一期流转土地5000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高标准育种育苗基地。

  路子的问题解决了,钱的问题怎么办?“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来当‘合伙人’,最大限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郜龙蛟说。

  天沣农业安排10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划片承包的方式,通过利益分红进行管理,每十亩为一个单元分户管理,贫困户按照公司制定的技术和生产管理标准,除正常领取工资外,每年再获得中药材产品销售的50%利润,每亩约2000多元。

  “我们现在都算是‘合伙人’呐!除每月拿到2000元至3500元的工资外,还可以拿到公司每亩中药材纯利润的一半分红。”艾红伟说,如果按每亩3000元至4000元利润算,一半的利润也就是1500元至2000元,10亩地全年收入就6万多元。

  “利润分红巧脱贫、产业带动助脱贫、企业用工带脱贫、结对帮扶真脱贫。”张晓红告诉记者,这一来,当地村民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回村干起了特色种植行业。

  最让村民高兴的,是在外打工多年的子女也回来了。“能在村里住着,还能挣着钱,子女们又在身边,这事啊,偷着乐吧!”

  “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来基地务工,每人每天70元工资。”天沣农业负责人郜孟森说,用工高峰期每天能达到1000多人。

  村里有电商,卖货不用慌

  “过去,曾经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红薯又让俺走上致富路。”提及红薯,天池镇桐树沟村村民仇少林感慨不已。“这几年,我成立了桐树沟村杂粮专业合作社,2017年,我种了200多亩红薯,亩产1万斤,每亩能收成2000多块钱。”

  如今,像仇少林一样,桐树沟村有60多户农民尝到了种植红薯的甜头。

  记者跟随仇少林走进育苗大棚察看红薯苗情况,“你看这预留红薯苗长势多旺,可以当作菜来卖的,市场价可不低哦。”

  仇少林话音刚落,合作社社员郭鹏子打来电话。“想要红薯苗?好,你一会来拿。”

  仇少林培育的红薯苗在市场上那是相当的火,不提前预定根本买不上,很多人甚至托朋友购买他的红薯苗。每年到了卖红薯苗的时候,是他最犯愁的时候——卖谁不卖谁?

  过去,红薯品质虽好,却无法卖上好价钱。在销售不畅的时候,大量红薯甚至烂在地里。

  “既然能通过电商从外面买东西,为啥不能把村里的东西卖到外面呢?”仇少林联系了多家电商平台,并达成合作协议。平时八毛钱一斤的红薯,通过电商平台,一箱2.5公斤的红薯能卖到19元。

  “去年合作社产出的180万斤商品薯,通过电商就卖了80万斤。”仇少林满面笑容地指着大棚介绍道,我到深圳表姐家走亲戚,在那里竟然吃到了俺村的红薯。

  很快,桐树沟村村民尝到了种红薯的甜头。仇少林积极向农户传授种植经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的四统一管理,消除了种植户愁销路的后顾之忧。

  如今,天池镇电商网店有36家,有效解决了贫困乡村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增收致富。

  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宜林则林、宜商则商,是天池镇的脱贫致富生动实践。目前,天池镇初步形成万亩辣椒、万亩烟叶、万亩瓜菜、万亩红薯、万亩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基地,集休闲、旅游、采摘为一体。

  “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若将扶贫比作‘绣花’,就要因地制宜练出‘针’功夫:输血看血型,造血靠功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告诉记者。

编辑: 张航
关键词: 河南;渑池;特色农业;万亩红花;脱贫

河南渑池:特色农业成为农民的“金饭碗” 红花红了,日子火了

七月盛夏季,又到红花盛开时。河南渑池县天池镇种植的近万亩红花进入收获期,正带着10多名村民采摘红花的艾红伟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有4口人,今年务工加分红,收入能有4万元,年底肯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