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风中少林》舞动世界 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2017-05-09 08:45:00来源:大河报

  《风中少林》舞动世界 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风中少林》现场演出图

  《风中少林》舞动世界 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歌舞剧《清明上河图》

  《风中少林》舞动世界 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舞剧《云水洛神》

  《风中少林》舞动世界 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风中少林》现场演出图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提起河南的文化创新,绕不开《风中少林》,它不但是河南舞剧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彰显中原文化的一张名片。但有多少人能想到,从一颗种子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风中少林》的成长也饱含着李克强总理的眷眷之情。

  2002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基于对河南文化的深思熟虑,提出了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的设想,并由省委宣传部统筹部署,郑汴洛三个城市参与,文艺精品工程从宗旨方向、组织结构、创作指导、经费投入都有相应完整的安排。由此,它真正开启了河南艺术创作生产的年代。随即,舞蹈组诗《河洛风》、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歌剧《木兰诗篇》等相继推出,形成广泛影响。

  昨日,大河报记者采访了舞剧《风中少林》的参与者之一齐岸青。作为现在的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岸青回想起《风中少林》的成长之路依然深情地说,当年的郑东新区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是李克强在河南时经济和文化的两个抓手,强劲拉动河南经济文化的提升。据他所知,在各地实施精品工程中,李克强多次听取汇报,并给予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应该说是他开拓了河南艺术生产的一片沃土,并播下了《风中少林》等一批艺术之苗,在当时河南文化发展战略上,他既是战略家又是一个务实执行者。

  如今《风中少林》等剧目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成为市场探索上的领头羊,《风中少林》和近年来河南涌现出的多部精品剧目,共同组成彰显河南文化艺术风采的茂密森林。

  要在戏曲大省做出最时尚的舞台精品

  2003年初,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启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指出,河南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省,在艺术上是戏曲大省,但精品工程要择难创新而上,只有如此才能引起注目,改变河南文化形象,提升艺术剧目的产业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郑州市委市政府决意打造一台前所未有的舞剧,以弥补河南这一艺术门类的弱项。

  郑州市作为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的领头羊,该交一份怎样的答卷?郑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商讨创作的大致方向,既能让各个民族接纳,又能体现中原文化的舞剧形式,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少林”。但怎样才能让“少林”二字走上舞台,走向世界,既有文化韵味又不乏产业竞争力呢?筹备组最终确定了“风中少林”这个名字,选定的编剧冯双白,作曲唐建平,舞蹈编导刘晓荷、张弋,武术编导元晖,舞美设计黄楷夫等主创均是国内一流艺术从业者。

  中原并不缺乏舞蹈历史,在《诗经》的305篇诗歌中,“风”有160篇其中涉及河南的有109篇,可看出那个时期郑州地区歌舞的繁盛景象。郑州城区出土的汉墓“官吏阅舞神话抹角空心砖”上,就有表现独舞和群舞场面的乐舞图,它们共同印证了一个昔日歌舞之乡的辉煌。但摆在主创面前的困难是,虽然这里曾吟唱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曾“闻郎踏歌,霓裳羽衣舞之蹈之……”而几千年后的河南在舞蹈上却是弱项。“为什么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当时的克强书记说,‘在戏曲大省做出戏曲精品不是最好的,要在戏曲大省做出最时尚的舞台精品,别人才会对你刮目相看’。所以我们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齐岸青对大河报记者说。

  2004年10月18日,《风中少林》作为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闭幕演出,受到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演出十几年来,《风中少林》不但获得了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金奖,还把中国舞剧能得的奖项都得了。它是国内舞台剧中,市场效益最好的,也是走出国门,不需要国家补贴票房最好的,更是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的中国舞台剧。

  2005年6月24日,《风中少林》亮相北京保利剧院,中央相关领导观看了演出。据介绍,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也在当天以普通观众的身份低调观看了演出。“可以感觉到虽然他当时不在河南工作了,但依然心系中原。”齐岸青说。

  《风中少林》推进河南院团改革建设

  《风中少林》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它让“郑州歌舞剧院模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鲜活蓝本。

  2004年3月16日,郑州歌舞剧院挂牌成立。一般都是先有剧团,再有人,再创立节目,但在《风中少林》这里,是先立节目,再招人,最后再建团。《风中少林》意义非凡,什么样的演出团体才能肩负如此巨大的期望?只能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精兵强将,在演员招聘期间,筹备组分赴北京、辽宁等全国十多个艺术院校、艺术团体招聘演员,经过层层选拔,共选聘了77名演员,组建了一支国内最年轻的高素质舞蹈演员队伍。

  据介绍,我国的文艺院团基本上有两种体制,一种是国有,一种是民营,郑州歌舞剧院定下了走自我发展、自主经营、市场运作的道路,不但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还避免了二者的弊端,从一出生就理顺了体制机制,定位于产业运作,瞄准了国内外市场。

  经过不断的艺术尝试和市场探索,郑州歌舞剧院不但找到了“舞”与“武”的结合,也实现了艺术和产业的结合,使《风中少林》成为一枝扎根于丰厚中原文化沃土上的艺术之花。近年来,在《风中少林》的带动下,郑州歌舞剧院又相继推出《云水洛神》和《清明上河图》(青春版)等舞剧彰显了河南文化大省的实力。

  “李克强提出的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的构想蓝图,最终让《风中少林》成为河南第一部真正走向市场的舞剧,更促使大家探究到一个可行的河南文化产业模式,从而在全球彰显了深厚的中原文化。”齐岸青说。记者 王峰 文 王建立 摄影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少林;风中少林;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经济;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