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卖蒜薹记:平凡人带来的真心感动

2017-05-05 09:18:00来源:大河报

  卖蒜薹记:平凡人带来的真心感动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5月2日小长假过后,上班第一天,记者不断接到菜农反映,“丰收的蒜薹卖不出去,很多都倒在沟里了”“一斤两毛钱都没人收”。

  今年的蒜薹市场怎么了?带着村民提供的线索,记者赴郑州中牟、开封杞县、新乡封丘查证,寻找蒜薹跌价的背后原因。

  平凡人带来的真心感动

  三路记者在田间地头奔波调查的结论,印证了菜农的担忧,去年高涨的大蒜价格,让村民增加了种植面积,今年4月底开始,大蒜的“附属品”蒜薹集中上市,市场短时间无法消化产量,蒜薹滞销了。这种现象在杞县、封丘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子尤为明显。在杞县的一些村子里,村民把蒜薹一堆堆扔在河沟里,“雇个车拉出去卖的价钱,还不够付车费”。

  5月3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发表《忙了一年,怎能“蒜”了呢》,蒜农在日头下弓着腰抽蒜薹的身影,牵动了很多读者的心。

  从这天起,大河报的“卖蒜薹热线”电话就没断过。大学的老师学生、爱心企业主、爱心市民都说,“抽蒜薹、买蒜薹,蒜农担忧的事儿,我们包了”。

  劳动力短缺抽蒜薹成难题

  以前很少听说万亩蒜薹无人抽取、倒在河沟现象。今年为什么尤为严重?

  在探访中发现,抽蒜薹才是头等难题,成为蒜农的负担。成熟季只有短短几天,不及时抽蒜薹,就不可能丰收大蒜。多名蒜农呼吁,“只要能将蒜薹抽走,抽多少就免费送多少”,即便如此,仍有大把大把的蒜薹无人抽取。

  田地里没有可用劳动力,成为这个季节最尴尬的事。5月2日,在中牟县毛井村的农田里,正在抽蒜薹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村民曹喜叶说,村子里50岁以下的男劳动力几乎都去打工了。村子里,抽蒜薹有三大主力:一是农村留守妇女和返乡农民工;二是学生群体,五一放假回家帮忙;三是花钱雇人。

  曹喜叶面临的“难题”,可以说,是我省劳动力转移这个社会图景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总量达2917万人。

  查阅12年蒜价 暴涨暴跌自2005年开始

  在经济现象中有“猪周期”。蒜薹与大蒜,是否也存在一个经济周期?中牟县农业部门的一名业内人士说,国内的大蒜“暴涨暴跌”是从2005年开始的。

  2005-2006年,在国内外供需两旺的推动下,新蒜价格创下3.5元/斤的历史高位。2007年,大蒜价格快速回落,6月份价格跌至0.75元/斤。2008年,成为蒜农黑色的一年,蒜价彻底崩盘,出现0.05元/斤的最低价。

  2009年,蒜价触底反弹,再次返回3.5元/斤的高位。2010年,一度突破6元/斤,“蒜你狠”的名称也从这年开始。

  2011年,“蒜你狠”变成了“蒜你贱”。2012年,蒜价再次攀上4元/斤的高位,但进入2013年、2014年,大蒜价格再次暴跌。2015年,价格回升。2016年,河南、山东的大蒜受天气影响,亩产量下降,价格一路上扬。

  抵抗暴涨暴跌政府要有预警机制

  “从这12年大蒜价格来看,‘蒜周期’难以把握规律,除气候等自然因素外,供需才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说,这次蒜薹滞销,其实是信息不对称,供应高峰和消费低谷碰头了。

  过山车似的蒜价,让种植结构单一的农民风险倍增。蒜价暴涨,收入可观;蒜价暴跌,损失严重。“去年蒜价涨得厉害,多承包了30亩地,可今年新蒜还没收,蒜价就开始跌了。”蒜农蒋帅说,这几年蒜价跌跌涨涨,普通的蒜农真没赚到多少钱。

  蒜薹的跌价与滞销,也给即将大规模上市的新蒜敲了警钟。河南万邦农产品的物价监测点负责人说,4月25日起,新蒜价格开始逐步下跌,从4月25日的每斤4元,跌到5月2日的每斤2.5元。“蒜薹、大蒜的产业链过短,几乎不具备抵抗风险能力。”

  她建议,想要解决暴涨暴跌的问题,第一,要延长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第二,减少买卖的中间环节;第三,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在遇到大规模增产时,及时发出提醒。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蒜薹;大蒜;难题;暴跌;蒜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