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频道 > 图片新闻

海南贫困村大变样 全村38户贫困户住上洋楼奔小康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海南一村庄38户曾经都是贫困户 现在家家住上洋楼奔小康

    央广网海口11月9日消息(记者朱永)车子驶过蜿蜒的村道,进入海南临高县道德村,整齐划一的独栋洋房像镶嵌在公园里一样,树木、草地、花儿有序生长在水泥道路两侧。如果不是看到旧照片,谁都无法相信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

  道德村是加六村委会的自然村之一,全村38户、178人,共有土地面积850亩、水田120亩。村民一直以来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水稻、甘蔗、桉树、橡胶为生,土地稀少,收入微薄,38户都属于贫困户,不得已很多人靠外出打工谋生。

  村民住的房子也大都破漏不堪,墙由石头垒成,房顶覆盖上一层瓦片,木门关起来都会吱吱作响,很多房子甚至已经到了危房的程度。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瓦片被掀飞、危墙被吹倒,让村民原本就处于窘境的居住场所雪上加霜。

  同年,道德村被列为海南省委宣传部新农村建设重点帮扶村庄,进行整村推进改造。威马逊台风灾后重建款、革命老区村庄建房补贴加上扶贫资金,每户村民修房子可以拿到7万6千元的政府扶持资金,一套十二、三万的小洋房,村民只需要自筹5、6万元。

  省委宣传部还筹集资金帮助村内实施供电、园林绿化、供水、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的道德村,跟城市的小区几乎没有差别,且更多了一份洒脱、自然、舒适。

  生活保障有了着落,如何让村民自主发家致富,宣传部的驻村干部经过长期蹲点研究后,帮助村民选择了“林下养鸡”和“种蚕养蚕”的产业发展路径,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合作社。其中养鸡合作社于2014年开始运营,目前已加入12户、平均每户年收入7万元,纯收入达3.5万元。养蚕合作社共四户,并于2016年6月开始出售,目前已售三批,平均每批每户收入2000元。

  村民冯小胜以前在外面打工,吃苦受累而且工资不高。2014年回家养“道德鸡”,将鸡散养在林下,喂以稻谷和玉米,鸡肉肉质、口感上佳,很受市场欢迎,每斤可以卖到2、30元,每年光养鸡就有5、6万元的收益。

  住在舒适的村内,有着自己的小事业,冯小胜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脸笑容,乐开了花。

  目前,道德村的村民年收入人均达到了6000多元,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

  其实,养鸡的最初阶段并没有那么顺利,“道德鸡”刚上市没人熟悉没市场的时候,省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每个人都自掏腰包吃过村里的鸡。

  在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干部长期蹲点,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科学谋划、统筹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很多干部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住到了村里当起了村民,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还有的干部自掏腰包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正是有了扶贫干部们不计付出的奉献,才让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

来源:央广网  编辑:张颖作者:  日期: 2016-11-10 15:12:00
标签:海南;贫困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