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文昌5月3日消息(张鹏 黄国畅 曾鹏)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铜鼓岭测控区,活跃着这样一位工程师,他主要负责实时记录并向指挥控制中心传输火箭飞行画面航天发射提供重要辅助决策图像信息同时也向大家呈现火箭飞行的壮美身姿,因此被称为“火箭摄像师”,他就是某光学设备负责人刘延。

  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火箭摄像师”,刘延从未停止自己的拼搏探索之路。

  一名好的摄像师必须做到对自己手头的设备了如指掌。

  2016毕业的刘延从光学设备的数据交互岗位干起,迅速开启加班加点钻研模式,短短数月,不仅精通了本职岗位主动要求换岗实践,很快便又做到对整个设备基本融会贯通,圆满完成次首区和高密度航区测控保障。短短两年时间,他被任命为该设备的负责人。

  站在设备总体的角度,且随着对设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实课开始出现在刘延前进的道路上。

  作为我国唯一一座滨海航天发射场,文昌发射场常常被笼罩在一层海雾之中,刘延发现设备成像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利用研究生期间学习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专业之长,刘延开启突击钻研模式,很快就提出一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的视频去雾方法,并完成高清图像的实时处理实现大大提高了设备成像质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延深知了解掌握设备只能算是做到了知己熟谙火箭发射的特点特性才算是知彼”。

  每当发射任务下达,刘延总是第一时间就着手研究火箭什么型号,尾焰亮度如何?飞行轨道如何,射向多少度?发射什么时间,自然光强度对调光调焦有何影响,等等。刘延“不把这些都研究透彻了就是在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由于火箭飞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夜晚,刘延发现单一波段的光学图像难以很好地呈现火箭起飞飞行阶段态势为了有效增强图像质量,他又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办法,利用红外、可见光等不同波段成像特点进行互补增强,并通过发射场审核成功立项

  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系统工程。作为设备负责人的刘延,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火箭摄像师”不只是他个人,其实应该整个光学队更为确切,如果某个岗位有能力短板,抑或各岗位不能高度协同配合不可能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任务的

  为此,平时训练和应急演练过程中,刘延就对人员的协同配合和具体岗位操作能力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注重对这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查漏补缺。

  凭借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过硬的科研攻关能力,刘延在逐梦航天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不仅圆满完成多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更是时常推出科研成果进入航天测控实践应用。大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位‘火箭摄像师’真了不起,跟开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