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5月22日消息(记者朱永 通讯员周海燕)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拥有3.54万km2的陆域和200多万km2的海域面积,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

  为守护好大自然给予海南省的这份馈赠,保护好海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海南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探索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共赢路径,举全省之力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拥有陆生植物约5860种 陆生动物603种 海洋鱼类2321种

  据了解,海南省的生态系统主要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岛与海洋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中,海南森林植被中热带(典型)雨林、热带珊瑚礁海岸林等2个植被型为海南省特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全国95%以上的红树林科、属、种,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7.9%,红树林中的水椰和红榄李是典型的热带物种,我国仅在海南岛分布。同时,海南地处热带北缘,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珍稀的热带植物物种和动物资源宝库,截止2018年底,记录到的野生及栽培的维管植物约5860种,陆栖脊椎动物有35目114科329属603种。

  海岛与海洋生态系统中,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省,海南省海洋生物物种十分丰富,具有热带性、稀有性等特点,在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尚未开展南海生物物种全面调查,截止2018年底,记录鱼类多达2321种。

  同时,海南省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农作物、家畜家禽、渔业资源、野生花卉、药用植物等方面拥有宝贵资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海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素有“天然药库”、“南药之乡”之美誉,海南全岛已知药用植物3100种以上,其中载入《全国中草药汇编》约有1100多种、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297种、常用中药材250余种。最具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丰富的南药和神秘的黎药。

  深入探索主动作为 开展多项开创性保护工作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海南省各族群众提供了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更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调节气候、养分循环等生态服务功能。

  为守护好海南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海南省把保护好海南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立足实际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健全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海南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符合海南实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林地管理条例》《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多项法规、规章和制度。目前,海南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2014年海南省正式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2015年完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2016年9月,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获省政府批复,全省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33.5%,划定近岸海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在随后的《海南省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作为刚性约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等必须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最大限度守住生态底线,使良好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无法逾越的“红线”和带电的“高压线”,让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

  开展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生物多样宝库更加安全。就地保护主要方式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经过多年的生态省建设,海南已经形成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珍稀濒危物种原生地保护地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截止至2018年底,海南省共有自然保护区49个,总面积为270.2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15.41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253.4万公顷;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7个,面积1.42万公顷。全省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共24.3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面积6.94%。

  异地保护,主要方式有动物园、植物园、专业养殖场和繁育中心等。目前,海南省建立了1个国家级种质圃、3个农业部种质圃、9个地方圃、1座热带作物种子和离体保存库,同时,海南还建立了槟榔、益智、土沉香、广藿香、胆木、裸花紫珠等10多个品种的种植示范基地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

  强化执法监管,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效。全省不断加大对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和物种资源出入境的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及问题核查整改,有力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强化了全省上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