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枣种植大户罗文德在扫码用水。

  本报记者 莫 迪 文/图

  清晨,唐政委拿着水管来到智能水柜前,接好水管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不一会儿,玉米地便传出欢乐的水流声。“5分地浇一次消费4元,关键还很方便。”唐政委说。

  唐政委是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露美村叫眼屯村民,他浇地的信息同步显示在田阳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智能水柜显示大屏,用水点呈蓝色,操作正常。

  当下,扫码用水已覆盖田阳区8万亩田地。作为广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区),田阳区将在广西率先实行整县(区)推行使用智能水柜,下一步计划推广到20万亩田地。

  智能水柜“学名”叫智能用水计量终端设备,由致力水肥一体化的创新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具有抗干扰通讯能力强、低功耗、可组网、用水智能计量等特点,田间地头、山地坡地均可安装,通过高效节水管网打破农民以往靠天下雨栽种的瓶颈,实现了农民耕地延伸到哪,智能水柜就安装到哪。为了解决水压不均带来的不便,捷佳润研发压力补偿装备,保证了地势有别却能“雨露均沾”。

  “每种作物用水价钱不一样。”田阳区水利局局长农民琨介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首先是水权的确定。根据用户种植作物种类、作物需水量和种植面积,为农户科学配给水权,测算出灌溉供水水价,并实行阶梯水价,在水权范围内正常缴费;超出用水量水费加价,节水的农户则得到用水奖励。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农户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观念快速形成。

  值得称道的是,改革效果可触可摸。“传统的明渠灌溉,水利用率在46%左右,现在有效利用率超过95%。”农民琨说。

  露美村布露屯的罗文德是大青枣种植大户,他的另一身份是智能水柜的现场管理员,负责300多个水柜的日常运维,包括抽水和使用指导等。

  在此之前,因耕地、作物用地分布较分散,不易集中进行管理,管网前端用户不节约导致管网尾部用户无水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巡查用水情况和查表收费。庞大的人力支出使得运营难以为继,水利配套设施设备无法正常发挥效用。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有三难:农户用水难、千家万户管理难、水电投资成本回收难。“此次捷佳润与田阳区水利局合作推进水价综合改革,使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了这三个老大难问题。”农民琨表示。

  农户参与度高催生了更大的目标:灌溉效率成倍提高,惠及10个乡镇,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加快推进。

  捷佳润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拱明华透露,目前实施的只是1.0版,“十四五”期间,将升级至2.0版,甚至3.0版,打造水肥一体化、滴灌、种销全产业链。

  水利先行,未来可期。

编辑:唐志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