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真的在这个病人身上是充分的体现出来。(央广记者 周羽 摄)

 

   央广网广州8月27日消息(记者周羽)8月27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采访活动(2020年总179场)获悉,一位62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使用体外膜肺(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成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一例。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介绍,1月底,该名患者从武汉探亲返粤因发热并伴有乏力、咳嗽、胸闷,结合有流行病学史,很快就被确诊为新冠患者,并被转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由于他病情急转直下,即使给予积极无创辅助通气,呼吸衰竭仍进行性恶化。2月3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黎毅敏教授、刘晓青主任应邀对患者进行了会诊,考虑到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建议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并由刘冬冬医生和余裕恒医生将老刘转运到了钟南山院士团队所在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能够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刘晓青主任说,在整体救治过程中,并没有应用到很多新技术、新手段,更多考验的是平时经验的积累,她总结出“三大法宝”:一是要有过硬的技术,这是基础,二是要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这是保障,三是离不开人文关怀,这是灵魂,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在刘晓青看来,归根结底就是“用心”二字。对此,钟南山认为,面对所有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正面的引导极为重要,同时他表示,疫情后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疫情,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辅导。

  “不应该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另眼相看,敬而远之,这样对他们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钟南山提到,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是极个别现象,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并表示核酸片段不是活病毒,他建议,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待病人或者康复者。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团队切实发挥出了国家队的水平,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难关,将一个又一个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功,钟南山院士连连点赞:“要是一个人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我们对战略理念方面提出建议以外,科研方面,还有医疗方面的努力,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