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2月19日消息(记者 夏燕、曲歆)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顺利结束。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线路之一,“技能,点亮湾区生活”走进广州、中山、佛山等城市。10余位参加精细木工、烹饪(西餐)、糖艺/西点制作等项目的国赛选手,在三天时间里对话工匠大师,体验大湾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另一面。

  面对来自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手,各路大师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从亲手设计制作红木纪念章到现场烹饪顺德美食,展示了贵在坚持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技能,点亮湾区生活”精彩瞬间。(央广网发)

 

  一门手艺:

  能脱贫、也能救产业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在顺德厨师学院参观展厅里,8个红色的大字格外显眼。

  对于普通人来说,厨艺意味着美味佳肴;对于贫困家庭或地区的孩子来说,厨艺可能是脱贫的“良方”。顺德厨师学院自2018年6月成立以来,针对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

  “这个培训已经开了71期,培训学员3853人次,将近700全部脱贫,并且全部就业。”顺德厨师学院副院长陈咏淑表示。

  雷州学员吴明俊在初中毕业后,原本在家务农,来到顺德厨师学院学厨后,凭着一门手艺去到澳门创业,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二楼开了一家占地500平米的网红餐饮门店,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顺德厨师学院“粤菜师傅”培训班。(央广网发)

 

  “俄的里博、木尔子尔、惹机伟尔……”在顺德厨师学院挂出的毕业学员名单里,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人来自西部大凉山等地区,厨艺已然成为对口帮扶的重要技能。

  目前,第七期大凉山学员已经来到学院培训。“我会将自己30多年来的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学生,让他们两个月就学会做顺德菜。”顺德十大名厨孔庆聪说。

  在比邻顺德的广东中山,技能以另一种形式正在传承、延续。

  “很精致!看到大师手工操作很震撼,手工比机械表达出来的东西更有灵魂。”见到中山红木大师厉国阳展示的“丝翎檀雕”技艺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选手木工项目选手苏子杰不禁感叹。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木企业在生产中只注重材质而忽略了设计,使得许多红木核心技术人才如雕刻、木工等大师级手艺难以传承。

  近年来,中山市人社局培育扶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涌镇开展红木人才的培育计划,众多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红木雕刻大师陈正民透露,成立大师工作室以后,他教的三四百位学生中,多数已在当地红木企业就业。

 

  一种精神:

  贵在坚持、不断创新

  在佛山市西樵镇的旺阁渔村,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菜式推出。

  这来源于创始人吴荣开的“勤思妙想”。每天他都随身携带着纸笔,一旦有新菜灵感出现,就立马记下来。

  “为什么有一部分传统菜到现在没了?因为市场社会在进步,客户的需求越来越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东西就会被遗忘掉。”从卖鱼仔到身价数亿的佛山饮食大亨,吴荣开深知,只有创新才能牢牢引领市场。

  20多年来,他总共设计出了2000多道菜品,每一道菜品都有一张“出世纸”,里面会详细介绍创作灵感及特色。

  除了创新菜式,吴荣开对菜品的要求精确到了调味料,甚至建了酱园来自产豉油酱醋,并且采用传统的“日晒夜露”酿制工艺,平均6个月以上才能出一道好酱油。
“看似简单的手艺,要做好却不容易!”听完吴荣开的故事后,来自四川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选手高亮受益匪浅,他表示,“一定要具备坚持钻研、不断学习的工匠精神,才能把技艺学到家。”

 

从左到右依次为:旺阁渔村创始人吴荣开、白天鹅包饼房大厨冯立新、中山红木雕刻大师陈正民。(央广网发)

 

  与吴荣开创新菜式不同,白天鹅包饼房大厨冯立新则将做菜当成了一门艺术。面对来访的国赛选手,冯立新表演了西点拼盘制作。12只瓷碟拼起来是一幅画,分开来则是一碟碟精美可口的点心。

  “好的厨师不仅会做菜品,还得会音乐、绘画等多样技能。”白天鹅房务部宾客关系总监张丹凤表示,工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靠的是不懈的坚守,不断的打磨。

 

  一直传承:

  需要吸收新鲜血液

  “老城市,新活力。”这是走进广州市永庆坊的第一反应。

  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街区,经过几期微改造后,保留了李小龙祖居、銮舆堂等历史建筑文物,后加入“三雕一彩一绣”展览、归觅民宿、活字印刷馆、陶艺馆、摄影社等新的元素,“旧”和“新”有机结合,充满了生机。

  百年老街区因为年轻的元素,摆脱“推倒重建”命运而焕发活力;类似地,技艺的传承也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才能得到继承与发扬。

 

国赛选手们现场互动。(央广网发)

 

  “红木产业发展经常会遇到瓶颈,尤其是人才这一块。”红木雕刻大师陈正民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需要考虑养家糊口,所以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对此,中山红木家具学院就设置了“新型学徒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1年,企业1年或2年),为产业输送人才,保障人才就业,成为手艺与产业结合的典型案例。

  “从学校层面开始做起,让学生们学习并喜欢这个传统行业,慢慢地把雕刻技术传承下去。”受邀担任中山红木家具学院的专任教师,陈正民把自己三十多年的雕刻经验汇编成教材,“希望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雕刻、热爱雕刻。”

  得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要来参观中山红木产业后,陈正民、厉国阳等大师连夜亲自雕刻“大国工匠湾区行”红木纪念章赠予国赛选手。

  陈正民鼓励选手们,工匠之路是漫长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非议,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初心,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同在中山,90后中山市真情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廖何梅认为,家政现在是一个朝阳行业,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年轻人做家政并不丢人。”廖何梅指出,如今已经是科学育儿的时代,“需要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把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礼仪沟通技巧、社会情感等知识带进去。”

  “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有信心。”听了廖何梅的讲解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社会与健康照护项目选手高彤表示,将来会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再慢慢进入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