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佛山3月26日消息 3月25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碧桂园全年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再创新高。

 

碧桂园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央广网发)

 

  过去一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碧桂园业绩仍旧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其负债总额和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增强了财务稳健性,展现出碧桂园强大的实力与韧性。

  “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年报发布会上掷地有声。

  在波澜诡谲的市场上,碧桂园公开“三年增长”计划背后的发展信心和底气又是什么?

 

  展现实力

  保持韧性

  2020年,各行各业在疫情影响下,都经历了从停摆到重启再到复苏的过程。“稳健”,成为了碧桂园去年成绩单上的最佳注解。

  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的双重增长,对碧桂园来讲意义甚大。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5%,这无疑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定海神针”。

  亮眼的数字不仅于此。2020年,碧桂园实际派息约人民币120亿元,累计派息约人民币59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连续4年跃升,居全球房地产行业之首;创造就业岗位超200万个,全年纳税总额653亿元……

  至于备受关注的利润部分,尽管受年初部分项目进度有所放缓的影响,2020年碧桂园仍实现总收入4629亿元,毛利约1009亿元,净利润约541亿元。

碧桂园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央广网发)

 

  年报还显示,在强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下,碧桂园2020年权益回款率达到91%,已连续5年高于90%。资金周转速度的畅通,不仅保障了充足的现金流,还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资本市场紧盯着的有息负债,碧桂园也从3696亿元下降至3265亿元,同比下降11.7%,期末平均融资成本仅5.56%,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财务稳健性在过去一年成为了碧桂园首要关注的重点。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36亿元,大大消解了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得益于此,不少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也纷纷上调碧桂园的投资评级。

  2020年4月,全球公认最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展望下调为负面,直到数月后才重新调升回稳定。

  在此背景下,穆迪仍将碧桂园评级逆势调升至投资级Baa3。穆迪报告指出,碧桂园在中国各主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撑未来三至四年的业绩增长。

 

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纷纷上调碧桂园投资评级。(央广网发)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如此关注的土地储备,碧桂园布局如何?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958个,业务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地级市、1350个县市级/区/县/镇;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75万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货值约5000亿元。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亿翰智库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快促进农村人口向“两横三纵”19个城市群的转移。

  对此,碧桂园进行了长远的布局。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圈,成为了碧桂园下一步动作的轴心。年报显示,碧桂园在2020年底可售货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五大都市圈。

  当我们把目光拉近一点,随着疫情负面影响逐渐褪去,今年1-2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868.6亿元,同比增长61.33%,为全年的销售市场开了一个好局。

  碧桂园在展现实力的背后,一张“地图”也在徐徐铺开。

 

  新型城镇化

  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型城镇化战略仍旧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这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大方向。

  克而瑞分析就认为,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大约5600万人将由农村迁移至城镇。

  “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每天都在奋斗之中,在有适当经济条件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希望居住得更好。”碧桂园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认为,随着农民工工资提升,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基本配套、生活便利的城镇居住。

  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指明,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外部的“催化剂”已经有了,内部的“助燃剂”同样不能缺少。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要修炼内功,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初,碧桂园核心管理层提出要狠抓“一率五力”,即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来全面提升竞争力。

  高效率是做好前置策划,做到有效的高效率;成本力是以成本为抓手,达到最优成本;产品力是要读懂标准化,做好基础产品力的升级;营销力是要加强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感知度;服务力强调要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一辈子的服务;而科技力方面,除了发力智慧建造、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态,还要借助科技提升企业管治水平。

  当前,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认为,安全和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真正做到口碑至上、长期主义。

 

千玺机器人餐厅双臂煲仔饭机器人、炒锅机器人阵列。(央广网发)

 

  “继续做城镇化征程的领跑者,为人民提供好房子,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做贡献,一百年一百年地做下去。”杨国强表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会变,碧桂园要给自己定下目标。

 

  科技驱动

  多元化发展成果初显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创新、科技正在成为为企业发展“加码”的基石。

  今年,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主动掀开“神秘面纱”,向外界展示百丈高楼的另外一种建造方式。

  2018年7月,博智林正式成立。两年多以来,博智林集中力量研发、生产及应用建筑机器人,推进应用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试图在当前产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给传统建筑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目前,博智林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绝大多数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建筑机器人已投入商业化应用。

 

地坪研磨机器人作业中。(央广网发)

 

  2020年9月,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在佛山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举行交接仪式,自此,博智林创立的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开启实战模式。截至2021年2月,博智林机器人已在超过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 

  碧桂园的目标,是在未来让多元化业务与主业形成更有效的联动。而碧桂园,对于机器人用途的思考还远不至于此。

  2019年,碧桂园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集团,致力于将先进科技、文化主张运用于多元化的餐饮服务上,希望通过优质食材和智能烹饪技术向全社会提供健康、卫生、好吃、快捷、实惠和富有科技感的美食。

  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是当前千玺机器人全力冲刺的“终点线”。

  通过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粉面及单机设备为组合的“5+1”业态模式,截至目前,机器人餐厅共有80家门店在运营,分布在大湾区九大城市,共投放单机设备583台,遍布十多个省市。

  2021年,千玺计划新增5条生产线,预计各类餐饮机器人的年产能力将达到6万余台,具备年产餐饮机器人产值30亿元的生产能力。

  莫斌表示,有信心让建筑机器人和机器人餐厅在明年全面实现盈利,机器人对主营业务的支持是非常强大的。“新业务一定会成功,而它们的成功一定会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

  除了机器芯片,碧桂园还把目光投向了农业“芯片”。

  自2018年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碧桂园通过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在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的道路上愈行愈远。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等五大核心业务版块。

 

无人驾驶收割机和无人驾驶运粮机展示协同作业运粮。(央广网发)

 

  2020年,零售版块碧优选正式上线,采用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业务模式,通过社区生鲜店、生活超市、线上商城、商贸公司等立体业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特色生鲜食品、日用品和健康生活服务。

  “碧桂园农业将加快前端种业研发,打造我国的‘农业芯片’”,据莫斌介绍,碧桂园农业通过使用“公司+基地+农户”的高效生产模式,来布局科技农业;同时将结合“碧优选”门店,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真正做到健康食品“从田间到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