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央广网广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张胜强 官文清 实习生张泂)粤剧悠扬、醒狮灵动、牙雕精妙……对于广州这座文化名城来说,非遗不是在橱窗里供人观赏的展览品,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的文化必需品。

  10月24日,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牙雕项目传承人张民辉来到广州推进“老城市新活力”成果发布会,讲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超百万人次品读粤韵风华

  近年来,粤剧艺术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方面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展示、弘扬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介绍,三年来,共有140多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在参观人群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年轻有朝气的面孔,反映了博物馆和粤剧艺术的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做好粤剧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展示者和讲述者,这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定位,也是发展的目标。三年来,322件(套)粤剧史料物证被新增入藏保护,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展示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粤剧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博物馆们还以搭建数字资源库和“虚拟漫游”平台为基础,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先后举办“粤剧嘉年华”“云游博物馆”等直播活动,与年轻观众在“云端”对话。

  让牙雕回到大家身边

  2018年,中国大陆宣布全面禁止象牙制品的生产与销售,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来说,似乎是一个“坏消息”。

  非遗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却不这么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牙雕从业人员用不同的材料,包括猛犸象牙、牛骨等,就可以继续传承这千年牙雕技艺。”

牙雕项目传承人张民辉。(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在永庆坊改造建设了非遗街区后,张民辉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牙雕技艺大师工作室,让熙熙攘攘的市民和游客,有机会体验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种以绣花功夫进行的旧城改造,让本来就是从民间中来的非遗文化项目重新回到具有烟火味的环境中。”如今,张民辉还会经常与市民共同分享牙雕技艺的历史与现状,一起憧憬牙雕技艺的前途与未来。

  “这三年来的实践使我深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行,非遗技艺也将在传承中发展,以至永生!”

  醒狮可以更年轻、更新潮

  醒狮,作为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在广州传承了近两千年。它的喜庆、阳光、灵巧、奋发向上都是广州精神的写照。

  国家级非遗广东醒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老城市,新活力”,自己又当如何推进?

  “我的理解是,老城市的不是‘旧’,更不是‘破’,而应该是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新活力的‘新’,应该是历久弥新,是一股引领时尚的潮流,是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力。”

赵伟斌(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2020年,在永庆坊的非遗街区,赵伟斌挂牌成立了非遗大师工作室,用时尚手法和科技手段呈现非遗醒狮。“我们大胆地把非遗醒狮与科技相结合,用3D打印狮头,设计了VR醒狮和AR醒狮,并推出了全球首款醒狮体感机器人。”

  赵伟斌深信,运用创新思维,一定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方方面面,“让包括醒狮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入人心,走出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