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佛山8月30日消息(记者夏燕 通讯员南宣)“如果要谈改造过程中的艰辛,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据佛山首个整村改造项目的负责人邝永恒回忆,为了劝说村民同意改造,前后用了两年时间,最终通过率超过93%。

像这样的村改案例,只是南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其中一步。

今年是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简称“实验区”)两周年。两年来,南海区“东部城市、中部产业、西部生态”的主体功能区格局初显,城乡空间格局初步实现重构。

 

南海区城市格局初显。(央广网发 通讯员南宣供图)

 

如今,在千灯湖城市发展轴上,从南到北点缀了三龙湾南海片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佛商贸城、里湖新城等空间节点,成为南海未来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高地。

在走访调研中,央广网记者发现,随着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简称“地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村级工业园、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南海正在打破原先的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包围农村”

作为工业大区,南海区的“城市”概念要从20多年前说起。上世纪90年代,千灯湖还是一片农田,广东金融高新区也是个彻底的农村。

1999年,南海动工建设千灯湖——南海城市中轴线工程的首个项目。如今,以千灯湖为核心的南海中心城市崛起,900多家国内外知名金融企业环湖而聚。

 

 

南海区千灯湖高楼林立、翠湖环绕。(央广网发 王维家 摄)

 

 

但是,在一片高楼林立、翠湖环绕中,仍分散着大量城中村、村级工业园,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南海区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十分普遍,也是城乡融合的一大障碍。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教授刘守英所说:“南海城乡融合过程中,要把过去城市和乡村相对分割的状态进行融合。这个融合表现在从城市到乡村,实现两个空间的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也符合南海当前发展的需求。

南海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千灯湖片区北延和东拓,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佛商贸城、里湖新城、三龙湾南海片区等空间节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千灯湖城市中轴。

这也就意味着,城中村要逐步向“城市社区”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亟需破解。

 

城中村“突围”

在广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祖煌看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改造就是重要的突破口。

然而,城中村改造历来就是一大“难”。作为佛山市首个实施整村改造的村居,夏北永胜村率先打开了旧村改造的局面。

 

永胜村改造项目效果图。(央广网发 通讯员南宣供图)

 

“主要难点就是如何平衡村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碧桂园集团佛肇区域永胜项目负责人邝永恒表示。

如何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物业的切割最为关键,而切割的标准就是双方的改造投入和成本,即村集体投入土地,开发商投入的建安成本、货币补偿等改造成本。

永胜村总体面积483亩,总计容建筑面积约86.76万平方米。如何公正地评估双方的投入?

“由永胜村邀请同一家评估机构,对土地价值和改造成本进行双评估。”邝永恒介绍,最终评估出永胜村的土地价值99亿元,开发商的改造成本102亿元,折算后43万平方米配给村,占比49.35%。

在刘守英看来,在城乡融合过程中,仍应保持集体经济的活力。“农民不应该只是土地主,他应该通过级差收益的分享,参与到城乡融合的进程。”

在永胜村的改造中,村民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开发商代建15万平方米村集体物业,建成后返租20年,保证村集体的年收益不少于6000万元,相比之前上涨了3倍。

“让他们从包租公经济逐渐向集体股份企业型经济转型,保持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让城乡融合的质量更高。”邝永恒说。

目前,永胜村首批回迁地块已经动工,预计2023年完工,第二批回迁地块正在拆除。

如今,永胜村的经验也被南海运用到城中村改造中,推动20个重点城中村升级改造全面加快。同时,南海还对村民宅基地建房补偿,采取先安置后拆迁的方法,并按照宅基地占地面积,给予3倍面积的回迁房。

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说,改造后的利益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增加了。

 

打造城市增长极

城市和乡村两个空间上如何融合?刘守英认为,不仅要形成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城乡发展上也要明确形成城市增长极和乡村的功能区。

事实上,南海区通过大面积的城中村、村级工业园改造,不仅了重塑城市面貌,也打造了城市增长极。

“广佛商贸城原本是一个‘垃圾村’,经过12年对土地空间的改造,已成为一个‘产、城、人、景’高度融合的地方。”南海区大沥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主任关艳娟感慨。

如今,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广佛智城、全球铝业展贸中心、永旺梦乐城、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综合体项目拨地而起。据初步统计,进驻企业约1600多家,就业人数约1.8万人,年产值约23亿元。

在桂城街道,夏南片区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项目则致力于打造“广佛科创社区”。目前已引进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企业超过120家,预估已引进企业总年产值超30亿元,总年创税收超3亿元。

在南海区北部,里水镇大冲科技生态工业园,通过“混合”改造模式,对11个经济体的集体土地改造。

 

里水镇大冲科技生态工业园效果图(央广网记者 夏燕摄)

 

“我们这个项目规划面积1000多亩,产业用地占总改造面积约38%,产业定位为生物医药、高端技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水镇城市更新办主任郭新光说。

放眼整个南海,通过城中村、村级工业园改造,南海的产业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近五年来,南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了7倍达2264家,规上工业企业增长1倍达3406家,均位居全国同级地区前列。

 

城乡一体化发展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一日之功。走向城乡一体化,还需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当前,南海区集体与国有土地建设用地逐步趋向同权同价,城乡统一、国集互补的建设用地市场初步形成,70%以上的产业用地来源于集体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成本明显降低。

同时,南海区还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农民权益,降低入市税负,实现土地出让除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外的零税负,累计减免税费超7亿元……

“城乡融合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刘守英指出,要让外来人口融入南海,这对南海非常重要,“南海活力的很大方面来自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外地人的创造,从而形成有创造力的企业,这是南海产业的根基。”

佛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海人口突破300万,十年人口增长超230万,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四,将为南海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自由贸易创新研究中心余宗良看来,实验区的建设,实际上是在城市群都市圈背景下建设“城市南海”。

他提到,要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导向的TOD城市,打开整个城市的发展框架。目前,南海区正在建设有轨电车,近日有轨电车1号线首通段已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