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粤大地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改革的突破口在哪?“土地”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

  在“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佛山南海,几乎每一轮改革都围绕着“土地”展开:从改革开放之初“六个轮子一起转”,到90年代在全国率先启动集体土地股权制改革,再到后来的“三旧改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9年7月,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简称“实验区”),成为目前广东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与以往的土地改革不同,南海区将其定名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简称“地治改革”),旨在通过推动国土空间再造、城乡空间再造、产业空间再造、生活空间再造、生态空间再造,改变“城不城、乡不乡”的面貌,实现城与乡的融合发展。

  在实验区获批两周年之际,央广网广东频道推出系列报道,从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文化保护等维度,聚焦正在进行中的“南海地改”。

 

  【导语】

  央广网佛山7月2日消息(记者 夏燕 通讯员 南宣)“通过这一轮改革,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南海桂城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兴奋地说,“原来每平米租金只有几块钱,现在提高到了24块钱!”

  不仅租金收益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产业的升级、人居环境的改善。

  像这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在南海区并非个例。据悉,2020年,通过村级工业园连片升级改造,南海区累计拆除整理土地6.2万亩,启动建设20个千亩连片产业社区。

  在走访调研中,央广网记者发现,通过大范围的改造,南海正逐渐改变“城不城、乡不乡”的面貌,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破碎的土地

  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村级工业园模式,让南海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但粗放式、分散式发展的村级工业园,就像散落在城乡之间的一块块补丁,不仅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空间。

  数据显示,南海区共有612个村级工业园,总面积占南海现有工业用地的58%,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占比高达43%,年创税收只占全区年税收9%。

  对于南海村级工业园来说,如何连片调整土地结构是当务之急。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即使都是集体土地,也往往分属不同的村集体组织。

 

桂城时代爱车小镇改造前的权属确认图,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犬牙交错(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我们这个项目五年磨一剑,前期整合的过程非常艰难。”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负责人王海林表示,原先该项目所在地块就是典型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涉及桂城街道公有资产管理办和4个集体经济组织,按土地权属被划分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16个地块。

  在南海九江镇的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项目用地由三个村级工业园组成,涉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多达24个。

  破碎的土地背后,牵扯的是复杂的利益关系。政府与村集体之间、不同的村集体之间、新旧产业之间……如何平衡这些利益,成了南海推进本轮“地治改革”的关键。

 

  混合改造

  改革创新,很多时候要敢于饮“头啖汤”。

  比如,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就创造性的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国有+集体”、“出让+出租”、“住宅+产业”的混合开发模式。

  “这在当时是个有点冒险的想法,在全国并无先例可循。”据桂城街道城市更新办主任叶嘉球回忆,当时政策上存在着不少限制,于是南海区将爱车小镇项目归宗整合的思路上报给了国土资源部,得到“先行先试探索”的反馈后,桂城街道才大胆尝试。

  为了实现土地的归宗整合,该项目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即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进行等面积置换,将原来混杂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开。

 

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一期)土地置换图(央广网发 夏燕 摄)

 

  整合土地只是第一步,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仍是个难题。

  与商业改造不同,工业改造往往投资回报低、周期长、重资产,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动力和热情不足。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三旧改造科张小华表示,鉴于这种情况,考虑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三旧”改造综合试点结合起来,寻求“出租与出让”“住宅与产业”之间的平衡点。

  首先,便是“出租与出让”的平衡。早在2015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还未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必须转为国有土地才能入市。

  不过,作为全国33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之一,当时的南海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这就为爱车小镇项目实现混合开发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通过“出租+出让”的方式,在“三旧”改造中,爱车小镇项目的一部分集体土地通过“集转国”的形式进行住宅拍卖;另外一部分保留集体性质,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形式让同一个开发商开发。

  2019年12月30日,时代中国公司中标了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短期收益立竿见影。

  “租金从原来的每平米几块钱,一下子提高到24块钱。”南海桂城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兴奋地告诉记者,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更为重要的是,25年租赁期一到,村集体将收回这部分物业。“我们不希望‘杀了鸡后没蛋吃’,我们希望‘鸡还要下蛋,吃鸡蛋生鸡仔’,咱以后都能有收益!”

  此外,对政府来说,引入开发商,不仅可以把房地产开发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领域,还能以商招商,招来大型企业进驻产业载体。

 

  “汽车上楼”

  “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区,第一要提升土地效率,第二要连片调整土地结构。”南海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区委改革办负责人丁坚认为,村改的核心是通过园区改造,提升产业价值。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长江学者刘守英深入南海区城乡调研时,曾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给南海提了三个建议。

  除了保障权属主体的利益、工业和房地产业互动之外,他特别提到,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产业的关联度。“避免原有的已在当地形成优势的产业链条被破坏,但新的优势产业长不出来的问题。”

  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的前身华南汽车城,曾是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品牌最集中、功能齐全的汽车交易市场。

 

桂城时代爱车小镇的未来蓝图(央广网发 南宣供图)

 

  对于这一项目的升级改造,当地保留了原来的汽车产业,同时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优化。有别于传统的“前店后厂”,爱车小镇项目采取了更加集约的“下店上厂”模式。

  据介绍,该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包括新车和二手车两栋综合体,预计今年国庆开业的时候,招商率可达80%~90%左右;二期将采用“汽车上楼”的理念,实现汽车行业的创新落地,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容积率。

  “二期的E3馆包括地上5层、地下1层,总共6层。其中,地上一楼、二楼做新车展馆,三楼会配套打造一部分商业,四楼、五楼主要做维修保养。”桂城时代爱车小镇项目负责人王海林解释说。

  根据规划,项目整体建成后,将形成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赛事、汽车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汽车文化产业小镇,预计可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人流量超500万人次,贡献GDP超100亿元。

 

  探索在路上

  地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道复杂的时代命题,不同镇街的改革路径也存在差异性。

  在南海区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项目采用的就是“区镇联动、征租结合、连片开发”的开发模式,30%的集体土地继续租赁并提高租金,70%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

  由于该项目并未引进房地产企业,是纯粹的“工改工”项目,因此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并不高。

 

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项目规划图(央广网发 南宣供图)

 

  “这个项目短期靠政府补贴,但五年后预计年产值贡献可达500亿元。”九江镇副镇长刘冠勋表示,整个片区整合后,将形成新材料、医疗卫生用品、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健康家居、大健康等五大高端产业集群。

  不仅是桂城街道、九江镇,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南海各地的创新型“地治改革”样本层出不穷。

  比如,大沥镇率先推出“毛地”(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入市政策,再解产业空间受限难题;狮山镇综合采取了9种改造模式,包含国有土地挂账收储模式、征收模式、企业自主改造模式等……

  对于南海本轮“地治改革”,南海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区委改革办负责人丁坚强调,其核心还是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南海如果能走出这条路,对珠三角其他地区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新面貌,都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