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广州市宣供图)
央广网广州9月4日消息(记者夏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未来的金融发展备受关注。9月3日,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发布的《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
据悉,这将是未来五年推动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
对标全球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
“三中心”即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建设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一标杆”即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一高地”即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定位,《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金融业税收收入达700亿元,打造1-2个全国性的交易平台,培育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在总体目标基础上,《规划》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基金期货业、地方金融业四个行业设置了12个指标。其中,银行机构总资产达到9.6万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数达到115家,挂牌上市公司(含新三板)达到800家。
服务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实体经济被列为《规划》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规划》提出的12项重点任务中,多数都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业务,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作为衡量城市“吸金能力”的重要指标,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越多,意味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越强。《规划》提出,2025年,广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将达到16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广州也将全面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生态,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广州经济发展的能力。”广东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王侯表示,将支持广州建设资本市场重大平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行业经营机构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