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五年来广东加强环境保护:经济与环境协调 美丽与发展共赢

2017-10-16 11:18:00来源:南方日报

 

惠州全力打造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秀美的西湖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

 

绿树葱茏的东莞黄牛埔森林公园是“拜客们”骑车的好去处。

 

佛山推进河涌整治,治理后的汾江举行龙舟竞逐。

 

  据南方日报报道,这是一片率先发展的经济热土,这是一处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

  经济要增长,环境要改善,实属不易。对于全国人口、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来说,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发展之道,这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不断取得绿色发展新成效,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1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95万亿元,年均增长8.0%,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总体改善。2015年、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实现整体达标,全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处于全国第二低位。

  战略谋划推进绿色发展

  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统筹推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抢占绿色发展制高点,实施环境保护源头控制。

  近日,两则“绿色”新闻引发人们关注:

  9月27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工作方案》,强调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集中力量在韶关、清远打造连片的、规模较大的生态保护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8月20日在粤东实地调研后,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市合力、科学谋划、加快推动,实施韩江、榕江、练江流域间水系连通工程,有效改善粤东水生态环境。

  两项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不仅为当地环境质量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提高带来“福音”,也为粤北、粤东区域及全省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从酝酿到决策,从调研到部署,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两项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4至2015年,短短两年间,省委多次现场推动解决贵屿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先后2次在茅洲河、石马河流域检查重污染河流治理工作,强调加快补齐水环境短板。今年5月2日、6月19日,先后2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8至9月,省政府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地实地调研国考断面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求着力打好“治水攻坚战”。从7月开始,省环保督查专报每月被批转至各地市委书记、市长,强力推动解决各地重点环境问题。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省有21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5.3%;在全国率先建立实施生态严格控制区空间管制政策,控制区内严禁一切开发建设。

  坚持差别化发展战略,在推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过程中,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实施资源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区内禁止新建燃煤燃油电厂,各市城区和近郊原则上不安排大气环境影响大的项目,并对石化、钢铁等行业提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在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过程中,强调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在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强调集中发展工业园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战略部署中,都充分强调要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判断和评价各地各部门的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努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标志性转变,广东绿色发展再次勇立潮头。2016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2.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比重,从2008年39.8%提高到49.3%。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也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十二五”期间,广东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4.7%、43.5%、46.3。%、49.9%。广东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0.8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4年的0.49吨标准煤/万元,降幅超40%,居全国第二低位。与此同时,全省能源消耗结构也不断优化。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40.5%。广东不仅是国内西电东送最大的受端市场,也是国内核电用量最大省,还是全国天然气使用量最大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一减一增,为区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提供了保障,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016年9月26日,广东省政府与环境保护部签订共建珠江三角洲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朝着绿色发展的更高目标不断前行。根据协议确定的省部合作目标,“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代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率先成为绿色空间合理、绿色经济发达、绿色环境优美、绿色人文繁荣、绿色制度创新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经济和环境跨越协调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近日,珠海市、惠州市、深圳市盐田区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河源市东源县入选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最严制度铸就法治环保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刚性考核来保障,再严的法律也需要严格执法来落实。既督政也督企,法治环保的提升为推进法治广东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广东保驾护航。

  “请问区长,河涌何日才能不黑不臭”“工业园的臭味是怎么回事”……

  2016年4月21日,深圳市委党校礼堂,“深圳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现场陈述会”举行。台下陪审团问题不断,台上“一把手”红脸出汗,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考”。

  2013年,深圳市将已经开展了6年的环保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一年一考,由人大代表、环保专家、市民和各辖区居民等代表组成评审团,对全市各区政府、主要市直部门、相关重点企业等被考核单位进行现场评审和打分,以刚性的考核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

  地方党委政府是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相关政府部门承担相应环保监管职责。紧紧牵住这些“牛鼻子”,将各项环境监管工作、环境治理任务、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刚性考核来保障。五年来,广东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文明考核体制机制,建立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实施更严厉的责任追究,将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落到实处。

  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对损害生态环境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终身追责。

  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严格落实整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分解制定43项整改任务、256项具体措施清单,并将责任落实到市到岗到人。10月9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强调,要持续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落实,积极主动,真抓实干,切实把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推动我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今年9月初进驻汕头市、揭阳市启动首批省级环保督察,两年时间内完成对全省各地市的首轮督察。

  各地也加快督政顶层设计,建立起全链条的环保行政责任体系。

  佛山市出台《佛山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升格调整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主任。肇庆、江门、清远、揭阳……也纷纷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同时,以严格的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佛山建立起“督办、挂牌督办、市委书记市长环保督查令”三级递进的环保问责体系;江门实施《江门市潭江流域河长责任制实施方案》,严格考核各级河长责任;清远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环保第三方考核……动真碰硬,令行禁止的绿色指挥棒逐步成型。

  “全部蹲下!不许动!”2016年11月9日上午10时,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某内衣饰品加工厂,由环保部门统一指挥调度的十余名身穿制服的公安特警冲入房内,将环境违法作业人员逮个正着。

  环保监督既要督政也要督企。企业排污单位是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管住了这些“污染源”,治理才能见实效。五年来,广东不断提升法治环保水平,创新地方立法、严格环保执法,为推进法治广东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广东保驾护航。

  设立跨行政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实施人厂“双罚制”……2015年7月1日,《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新《环保法》施行后,全国范围内首部与之配套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汕尾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自2016年3月起,广东17个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纷纷聚焦水环境立法,开创了全省依法保护水环境的新局面。

  再严的法律也需要严格执法来落实。2013年以来,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9764宗,罚款金额约23亿元,各项执法数据始终位居全国前列。今年6月1日起,“广东环保史上最大规模的省级专项督查”启动,全省抽调20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广州、佛山等9市开展为期9个月18轮次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在省级专项督查示范下,各地也纷纷行动,初步形成了“联合行动、交叉检查、高位推动、形成常态”的环境执法新格局。

  环保与公安、检察、法院、工商等联合执法不断深化,“守法经营、持证排污”已成共识,“依法治污、违法严惩”渐成常态,“把环境保护纳入生产成本”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正在形成。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867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17宗。广州、深圳、汕头、佛山、肇庆等全省过半地市成立了环保警察,东莞市成立全国首个环保巡回检察室,顺德区在全省首设“环保巡回法庭”。环保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联合惩戒机制,让环保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实干争先践行民生环保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治水攻坚战”“土壤防御战”,建设美丽乡村。

  天空明澈,白云朵朵,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广东蓝”再次刷爆微信朋友圈。蓝天白云下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三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率先整体达标,创建了国家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达标改善的成功模式。广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认为“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树立了标杆,增强了信心。”

  ——谋划早。从率先发布PM2.5到建成我国第一个大气超级监测站,到率先全国实施环保分类标志到率先出台印刷、表面涂装、家具、制鞋集装箱等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再到率先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倍量替代”等,广东治气始终谋划早一步,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率先取得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措施硬。广东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动真格。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冶炼、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平均每年完成3000余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治理细。强化环保、气象等空气质量会商,推进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适时调整治理策略。中山集中喷漆的“共性工厂”,为当地家具行业VOCs排放治理提供了有效出路;惠州壳牌石油、中海炼油开展的全厂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每年可减少大量VOCs排放……广东大气治理迈向“精准治污、精细管理、全面达标、稳定达标”新阶段。

  “这是水质感官最好的一次!”今年7月,广东省人大代表视察练江整治工作时感慨地说。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练江普宁、汕头交界的青洋山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均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3.9%、25.5%、61.9%。

  流域内各市、县(区)以破釜沉舟之势掀起的新一轮练江整治,为曾经的“死河”带来了生机。位于上游的普宁市,通过淘汰与核减“双管齐下”,仅今年上半年便集中削减印染企业产能逾6成,使得练江流域工业废水日排放量由25万吨减至8.5万吨。

  练江整治是新时期广东治水的一个缩影。随着《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实施以及重污染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铺开,广东治水攻坚步伐不断提速……

  ——治水规格更高端。成立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构建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全省境内江河湖库也全面推行河长制。

  ——治水投入更有力。狠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54座,处理能力达2448万吨/日,居全国首位。新修订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治水总投资约1800亿元。深圳、佛山、东莞等市以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为重点,掀起新一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热潮,其中深圳市仅今年上半年全市便新增配套管网830多公里。全省243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135个。

  ——治水措施更科学。“系统治水、挂图作战”成为广东新一轮治水的主要经验和有效做法。探索实施“互联网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构建水环境综合整治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治水插上科学的翅膀。

  博罗县横河镇学龙村,洁净的水泥路两旁,粉红鲜艳的紫荆花挂满枝头,不远处便是大片的竹林。风一吹,清脆的响声迎风入耳。

  自2013年起惠州市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突出抓好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态环境治理,令广大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后十年内该市1043个村将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东要美乡村必须美。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东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累计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约6.2亿元,支持417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整治行政村1576个,受益人口约493万人。2016年,又安排3.51亿元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5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以及96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省已完成815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整治。

  积极推进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韶关以大宝山矿等重点防控区为突破口,加快了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进程,投入各项工程治理及生态修复资金16.65亿元,大量削减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重金属污染防治实现突围。韶关大宝山、汕头贵屿、清远龙塘等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广东将继续砥砺前行,继续探索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之道,实现更多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奇迹”,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广东;环境保护

五年来广东加强环境保护:经济与环境协调 美丽与发展共赢

这是一片率先发展的经济热土,这是一处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