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东率先“破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代表委员点赞“广东经验”

2017-03-05 09:23:00来源:广州日报

广汽传祺生产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骆昌威 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

  撸袖加油干 广东新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大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更是一大关注焦点和热议话题。广东在去年率先“破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利用“三去一补一降”重要抓手,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实体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成效显著,“广东经验”一时风靡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一致认为,广东省和广州市这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闯关”,带来的变化将释放“蝴蝶效应”,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强力支撑。

  委员盛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经验”

  去年2月,在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之下,广东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涵盖一个总体方案、五个行动计划。其中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方面,简称为“三去一降一补”。

  近一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次高举高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闯关战,让广东又一次喝上“头啖汤”了。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同比增长7.5%。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压减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超额完成2016年压减127万吨的目标任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394户。

  对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是最容易有获得感的方面。“广东全力推动7方面35项政策措施落地,全年帮助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其中,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现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广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补短板方面,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针对农村配电网、天然气管网、人才供给体系等软硬基础设施,启动实施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补短板重大工程,2016年共争取国家安排我省专项建设基金413.19亿元支持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665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昨日盛赞广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领先全国,“广东经验”值得推广。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实体经济得到发展,而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果,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创造了真正的社会财富。

  广州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供给质量

  3月1日,一则产业消息占据了各大主流财经媒体的头条位置: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当日在广州增城动工奠基,投资达610亿元。未来这里将产出世界最先进的8K显示屏。富士康将珠三角布局重要项目的最后一站放在了广州。这一站,不仅投资金额最大,而且肩负着郭台铭制订的企业转型目标。

  广州为何能吸引这些大咖?在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广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坚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大创新型项目引进力度有着直接关系。广州市主要是集中资源补齐科技创新、创新型经济等短板,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运用市场手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近一年来,像富士康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就如爆米花般一个接一个出现。最新数据显示,广州科学城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复星、唯品会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73家,累计192家,孵化面积84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及项目超过1万家(项)。

  一大批企业也开展了自身技术创新改造。2016年7月竣工投产的广汽乘用车第二生产线,是广汽传祺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的世界级智能工厂,运用创新思维全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实现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占据汽车制造行业制高点。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昨日点评广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到,“三去一降一补”最终实现的是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广州市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也令产业结构更趋稳健。

  代表委员热议

  贾康: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谈起阶段性改革成果,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坦言,目前的成果还主要集中在“三去一降一补”领域,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改革要结合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制度改革方面,要形成有效制度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这是个系统工程。

  李心:重点扶持中小企业融资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主委李心最关心的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她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通过降成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值得思考。“在改革中,广东有很多大企业做得很出色,但中小企业也很重要。”

  她建议,应完善立法,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从法治环境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重点扶持小企业融资,通过建立国有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建立二板市场,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创业板。

  董明珠:梦想输出人才输出技术

  “中国制造走到今天,要成为一个强国,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国,就必须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子上实现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以机器人的减速器、驱动器为例,如果还是靠买别人的核心部件组装,即使中国走进智能装备的时代,依然会被世界淘汰。

  董明珠表示,格力进军自动化装备已有4年,也迎来了技术攻关上的巨大挑战,“我说我们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格力电器目前有8000多个技术开发人员,涵盖了很多研究方向,智能装备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缺的是技术,即使走出国门‘买买买’,买来的也很难说是先进技术。”

  董明珠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在她心目中,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应该是:世界到中国来挖人,中国输出的是人才;世界到中国买技术,中国输出的是技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刘世锦:粤企在改革中质量得到提升

  谈及广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坦言,对陶瓷、家电、汽车这些广东的优势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说的“转型”“去产能”,并不是“不搞传统产业”,而应该认识到,传统产业中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100多家企业,如今日子过得好的可能只有20~30家。

  “为什么有的企业在前列?因为采取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在刘世锦看来,在经济转型期,广东企业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实体经济得到发展,而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果,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创造了真正的社会财富。“在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广东一直走在前列,而在经济转型期,广东同样走在前列。”

  张小济:这一届政府观念上了一个台阶

  什么决定企业好坏?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表示,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才是决定企业好坏的关键因素,而不是短期的人数增加、收入增加。而且有些增加可能从长远看是负面的,比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出口,这实际上是错误的,长期来讲影响是负面的。我觉得就这一方面来看,这一届政府实现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上了一个台阶。

  王计:“广东经验”值得推广

  作为一名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王计曾调研过广东的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机床发展现状。在他看来,广东就是贸易、小家电、轻工业带来发展;但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经验”值得推广。

  “通过调研,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实体经济活跃起来,这是我们经济方面的委员高度关注的事情。”王计说,现在的广东转型很成功,“所以我决定在广东投资建厂。”

  2004年,王计在广东投资建厂。那时候他第一次听到了“转型”这个词,而“转型”在广东的干部中讨论得也是最多的。“时间证明,广东的转型很成功。”王计告诉记者,他在广州、顺德、东莞调研的时候,看到广东的企业都信心满满。“这和我去其他地区困难企业调研完全不一样。”王计说,广东转型的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思路,而思路和出台的政策密切相关。思路正确,就会支持某些产业的发展,最终从发展中得到回报。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委员;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