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州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创新社区养老新模式

2017-10-30 14: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州10月30日消息(记者官文清)喜欢跳舞、家住广州天河的长者周阿姨,在周三上午10点准时来到了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在这里的民族舞班上,她跟着专业老师学习跳舞;下课后正好是午饭时间,享用完社区饭堂的营养午膳,中午在休息室稍作小憩。下午2点起床,周阿姨从服务使用者摇身一变成了服务提供者——中心义工,协助示范中心在前台开展接待和咨询工作,仿佛又回到了年轻工作时的活力和充实状态;下午5点30分,周阿姨便“下班”满足地回到家中。

  白天在“老年大学”学习感兴趣的内容、享用营养均衡的膳食、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照顾和护理,晚上回去自己熟悉的家里,周阿姨这一天的经历是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近千“会员长者”的养老经历。与传统留在家里聘请护理人员的家庭养老和住在老人院集中管理的机构养老不同,天河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创造了第三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该模式既能让老年人住在熟悉的家里,又能享受专业机构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老年大学唱歌班在练习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养老问题。报告中更提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而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是天河区政府、天河区民政局创新社会管理、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的重要举措,由广州市天河区嘉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该示范中心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当地老年人举手称赞,同时得到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广东省政法委副书记叶敏辉莅、天河区区长陈加猛等各级领导以及加拿大、香港等专家团莅临指导,并获得高度评价。

  据介绍,示范中心目前已发展超过1000名会员,平均每天来活动的老年人接近200人。示范中心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邀进来”和“送上门”两大部分。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邀进来”方面,服务项目包括老年大学堂、社区长者饭堂、日间托老中心。老年大学堂每学期开展20多个课程,提供约400个学位,课程内容涵盖歌舞艺术、文学艺术、体育健身、智能应用四大板块,老年人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长者唱歌班

  社区长者饭堂还为老年人提供口感偏软、少盐低脂的营养午餐,两荤一素+养生饭+营养汤的搭配既保证就餐老年人足够的营养又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社区长者饭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更有意义的是,经常来就餐老年人在饭堂一起吃饭聊天开解了很多情绪,更结下了友谊,互相多了一份牵挂。除堂食外,社区长者饭堂更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为糖尿病、牙齿脱落的老年人提供个别化膳食服务。

  另外,社区日间托老服务则更适合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个人护理、康复训练、膳食服务、益智游戏、健康管理等服务。如行动能力受限的罗婆婆每天上午9点由女儿准时送到示范中心日托,在这里护士帮罗婆婆量血压、心跳,登记每天的健康情况,建立健康档案。期间还有护理员全程陪伴,提醒吃药并为其准备定制的餐饮等物品。据了解,示范中心为不同活动能力的老年人量身定制服务,很多老年人在这里满足了自己的养老需要,表示把示范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

康复师正在给日托老人做康复训练

  该示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示范中心将发展更多的“送上门”服务。目前送餐上门服务很受老年人欢迎,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中心还在探索“上门医疗、陪伴就医、定期探访、上门清洁/维修”等“送上门”服务,补充老年人在家中养老所需的服务。目前,政府也正在改革创新政策给予“送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更多的优惠力度,未来将逐步倡导老年人在政府资助外,结合自己的养老需求,自愿购买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回应了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解决机构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弥补家庭养老只靠子女、支援单一的缺陷,又满足了老年人留在熟悉的家中的愿望,有望成为第三种新兴养老方式。

  据了解,目前嘉禧社会工服务中心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业务,拥有一个包含专业社工、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护理员等经验丰富的跨专业团队。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在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平台上,能为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保驾护航,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让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开心、安心。”

老年人在社区长者饭堂用餐

编辑: 官文清
关键词: 社区;养老;服务

广州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创新社区养老新模式

与传统留在家里聘请护理人员的家庭养老和住在老人院集中管理的机构养老不同,天河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创造了第三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