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开幕获广泛好评

2017-07-15 12:50:00来源:南方网

  14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开幕,本次展览是广东近百年来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结,吸引不少观众前来。

 

大型历史画《习仲勋在南梁》吸引了大量观众。

 

观众驻足拍摄名画。

 

  据南方网报道,承载广东文艺百年辉煌,开创岭南文化新高地。7月14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得到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慎海雄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一项活动。希望通过此次大型展览,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广东文艺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再创新的百年辉煌。

  当天下午,大展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展览将持续展至7月23日。

  展现

  折射百年中国美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高剑父《东战场上的烈焰》、林风眠《莲花》、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关山月《绿色长城》《长城内外尽朝晖》、黎雄才《护林》、杨之光《雪夜送饭》、潘鹤《艰苦岁月》、汤小铭《永不休战》等广东美术百年经典名作,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本次大展是广东省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全面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展览。自7月8日开展之后,在北京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人头攒动,场馆外的发票处,参观者不时排起长队等待参观。

  “大展是对广东百年美术丰硕成果的系统展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将大展形容为“融合着时代变迁和艺术演进的视觉长卷”。他提到,从这百年的沧桑,百年的积累,百年的光辉中可以看到广东美术所折射出的中国美术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本次大展精选了广东美术百年来554件作品,分为“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6个板块展出。这些作品来源于全国40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就提供了91件(套)馆藏广东美术家的珍贵藏品。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指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举办不仅是广东美术的盛事,更是整个中国美术的盛事,对广东乃至全国美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吴为山说,“当我们参观这份视觉长卷,一定会生发出充满底气的文化自信,感受到源于内心的创新使命,从而真正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文艺创作方针的深刻性和必然性。”

  展望

  从展览中读到广东美术的强大生命力

  “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是本次大展的关键词。

  开幕式上,大展的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介绍说,广东美术一直以来锐意求新。一百年来,广东美术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在百年历史进程中莫不体现一个“新”字。“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将岭南文化、岭南精神以最富‘新’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面对大展恢弘的历史画卷,吴为山深受感动,这种感动不仅之于作品,更在于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家群体。开展前夕,主办方评选出李铁夫、高剑父、关良、林风眠等21位广东美术大家,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个世纪以来,广东艺术界英才辈出。他们向世人奉献了无数具有新创意、新语言、新内涵、新意趣的时代经典。”吴为山认为,回望百年广东美术,继承性是其底蕴深厚的坚实基础;革命性是其精神内涵的思想底色;兼容性是其开拓鼎新的百川之源;时代性是其别开生面的主要特征;创新性是其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近百年来,广东美术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改革创新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美术,成为中国美术各个时期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刘大为在讲话中指出,广东百年美术的历程可谓是波澜壮阔,从近现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到新文化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的成立,直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一直到今天,美术事业的发展从未停歇过,都与时代并进。

  展厅内,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汤小铭的名作《永不休战》前驻足良久。“每次看这幅作品,都会有新的收获。汤小铭老师用非常高超的油画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鲁迅晚年的形象,成为最有代表性的鲁迅肖像画。”杨晓阳认为,整个展览可以看到广东美术强大的生命力,而当代广东画家在岭南画派前辈强调生活的基础上,自觉强调中国传统笔墨,形成了非常充实和丰富的面貌,“从展览里可以感受到,广东美术在未来还会有新的大发展。”

  “相信通过这次大展的举办,广东的美术事业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广东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再造辉煌,从而更大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刘大为说。

  据介绍,大展还配套出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集》《广东美术百年大事记》《广东美术百年理论文集》等“广东美术百年书系”,从名家名作到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向经典致敬,坚定文化自信。

  现场

  多媒体展示方式受年轻人喜爱

  作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件盛事,14日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吸引了数千观众前来欣赏。展览10时开幕,展厅内一直人潮涌动,截至13时,票务处统计的观众人数已经过千。现场展出的六大板块、550多件经典名作,让北京观众大饱眼福;生动丰富的多媒体展示方式,更让观众们大呼有趣,受益匪浅。

  望展览能配上英文注释

  北京语言大学退休老师王先生在聚精会神地欣赏杨之光的作品《恩师徐悲鸿》,他表示观看规模如此大、展品如此丰富的展览,仅浏览一次显然不过瘾,在展览期间他要多来几次。王先生儿时住在附近的王府井大街,从小就养成了来中国美术馆欣赏画作的习惯。王先生提到,广东美术家在创作上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又大胆开拓创新,呈现出一种多元、丰富的面貌。

  身为“广东国画研究会”传人的区广安也特意前来观看展览,在展厅里看到自己“师爷”卢子枢的巨幅作品《乾坤一草堂》,格外激动。他说,以往对于广东美术历史的一些展览常常忽略国画研究会,如果少了这一笔,对广东美术百年历史的叙述就不完整,他非常感谢这次大展对国画研究会给予足够分量的呈现,这体现了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在大展现场熙熙攘攘的观众人群之中,不乏一些外国观众。来自希腊某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帕夫洛斯·康托斯(Pavlos Koutos)看得格外仔细,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展厅,在不少作品前还拿出笔做记录。“我原本以为这个展览里会有许多中国古典绘画,但意外地发现这些中国南方的画家,不仅擅长中国传统绘画,还很好地把中西不同风格融入绘画里。他们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学到了非常棒的油画技巧,也保留了非常浓重的中国文化风格,我非常喜欢这个展览。”康托斯认为这个展览的作品很有价值,但他希望展览能给作品配上英文注释。

  学生拿着画本现场临摹

  如此大规模、系统性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不仅让业内人士大饱眼福,还给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展厅里,一群统一身穿蓝色T恤的学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们是利用暑假在画室学画的学生。听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大早就前来学习。“我们来了40多人,都逛了一上午了,感觉还逛不够,这么多精品要慢慢看,慢慢学。”学生小赵笑称,自己几个小时就拍了数百幅名画照片,她还不忘拿着画本现场临摹,记录要点。

  在北京一所文化机构工作的“老广”何女士昨日也趁着轮休,专门带着女儿、侄子以及年过七旬的公公、婆婆一家五口来看美术大展。“广东在美术史上出了很多名家,高剑父、李铁夫、关山月等都非常有名,很多广东名画都是载入史册的。这次大展水平很高,展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作品,值得带孩子过来学习,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何女士说。

  “哇!快看!画里的瀑布会动,那树叶掉下来了!”安静的展厅里突然传来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几个孩子正用手机观看“动起来”的名画。据悉,为了更生动地展示经典作品,本次大展融合了AR技术和多种视听手段,对26位美术名家作品进行动态展示。观众们只要用手机扫描画作,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动画。不仅如此,每件作品旁都有一个二维码,观众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看到作品及作者的详细介绍。

  专家观点

  为全国研究者

  送一本“大书”

  “好的经典作品如果束之高阁,这仅仅是好文,而不是好文化,因为没有发挥化育万众的作用。”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在下午2时开始的研讨会开场时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希望与大家共同磨砺再创经典、再筑高峰的意志,以此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交流互鉴、实现创新创造、筑就文艺高峰。

  学术研讨会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以及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京城著名美术理论家薛永年、刘曦林等相继发言,纵论对广东美术的研究心得。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也作为广东艺术家代表发言。研讨会气氛热烈,下午6时才结束。

  “体现艺术革新先驱性”

  “广东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也是艺术革新的策源地。”薛永年提到,19世纪末留学日本和欧美的艺术家,如高剑父、李铁夫等,很多都是来自广东,他们成为了现代中国美术的奠基人,是美术革命和美术革新的先行者。20世纪早期,岭南画坛的改革提供了民族美术的现代化和引进画种中国化的思路。此外,受革新思潮的影响,广东在油画、版画、漫画很多门类都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艺术家。

  “广东美术体现了艺术革新的先驱性、对外开放的包容性、多元互补的本土性和涌现精英的摇篮性。”薛永年总结道,这种文化传承的与时俱进,以及“其命惟新”的自觉意识成为了广东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必将继续推动和促进当代美术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不能割裂”

  刘曦林认为,“如今来看,广东美术史体现为一种大美术、大合力、大文化,传统与创新是不能割裂的。广东美术史不止是岭南画派一派力量能形成的,还包含了传统一派,以及其他诸多画种的共同合力。他认为,广东在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不可小觑,它非常丰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广东给我们送了一本大书,送了一个大课题,值得年轻的朋友们认真地读、认真地研究。”

  中囯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履生特别提到,上世纪60年代,广东因为地域气候优势,吸引了北方许多大画家像候鸟一样去广东过冬,在广东留下了不少好作品,大画家李可染的名作《万山红遍》就是在广东创作完成的,这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现象。

  “广东美术经典可出国”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看来,本次大展确立了非常高的起点。“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百年美术之后广东如何能创造新的辉煌?”对于广东美术未来的发展,丁宁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我建议,广东美术经典是否可以进一步走出去,甚至走出国门?或许可以给未来中国美术界和文化走出去带来启发。”

  李劲堃透露,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协将向全国吸纳美术史研究的精英人才,通过成立近现代美术研究所,争取成为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镇。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国美术;岭南文化;广东美术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开幕获广泛好评

7月14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