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审判现代化,图为广州中院正在直播庭审案件
央广网广州7月4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郑澍 通讯员周冠宇 甘尚钊)广州中院昨日公布,2016年广州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70346件、办结293564件,法官人均结案275件,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2.75%、22.56%和69.23%,均创历史新高。为破解“案多人少”等制约法院科学发展难题,广州中院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依托广州法院云计算平台,开发启用智慧庭审系统、智审裁判系统、“三通一平”诉讼服务体系、司法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初步建成以法官需求、群众需求、决策需求为导向的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法院。
今年5月11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广州中院作为唯一中级法院代表介绍智慧法院建设经验,得到最高法院周强院长肯定。广州智慧法院建设经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全文收录,并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上向全国推广。
其中,在辅助审理方面,广州智慧法院建设以“智审”为改进方向,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建成业务网上办理、流程全面覆盖、数据互通共享、系统辅助裁判的智能办案体系。
如在解决法官“移动办案”难的需求,广州中院针对实际业务需求,推出了“法官通”手机APP,实现法官“随时”、“随地”移动办案办公需求。法官通过该APP可远程管理案件、在线合议、语音撰写文书、视音频执法取证、阅办公文、安排工作日程。同时APP还提供在线阅卷、在线合议功能,突破以往时空限制,令合议庭成员可通过手机调阅电子卷宗实现同时阅卷,解决了传统办案模式下“经办人保管卷宗,合议庭成员合议前难以阅卷”问题;而远程移动合议则解决了“一旦合议庭有成员出差,便不能进行合议”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语音转写系统生成合议笔录,极大提高合议效率。
同时,广州智慧法院中的智审系统还可辅助法官办案,充分论证裁判理由。据介绍,广州中院成立类案识别重大项目攻关小组,按照“建立模型、特征学习、有效应用”思路,以醉酒驾驶、劳动争议等法律关系相对简单、裁量尺度相对固定、规模效应明显的案件为突破口,探索基于司法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裁判技术,实现类案识别与推送。并在全国法院系统中率先建立广州法院“律例注疏”法律知识库,设置争议焦点索引,法官审理案件、撰写裁判文书时,系统自动识别争议焦点并向法官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同类案件和说理段落。
此外,广州智慧法院系统还可针对案件进行数据交叉比对,智能校验裁判结果。如针对法官在办案中“只知个案、不知全局”造成的裁判尺度不统一问题,建立基于历史案件的裁判预警系统,抽取立案信息、核心证据、认定事实、判决主文等要素,构建同类案件裁判趋势图,校验裁判尺度。另外广州智慧法院建设还对电子卷宗进行深度应用,准确识别审理对象。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广州法院诉讼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公布的司法透明度指数中,广州中院在全国81家被测评法院中排名首位,实现连续三年排名上升,诉讼服务中心窗口日均处理事务量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