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莞公立医院探索转型 医养结合或成新趋势

2017-03-23 15:29:00来源:南方日报

  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等特点,家庭护理压力大,引发市民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迫切需求。胡国球 摄

  据南方日报报道,投资1500余万元,东莞市东坑医院将旧住院楼改建成了护理院,在进行装修和招聘老年学科医务人员后,今年第三季度这里将迎来首批老人入住。3月22日,记者从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近日已下发。为让东莞市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意见》提出,今年,80%以上的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将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

  今年实现“三个一批”

  载至2016年底东莞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4万,占户籍人口的15%以上。

  3月15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

  《意见》提出,东莞的医养结合目标今年将实现“三个一批”: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质及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培养一批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发展一批有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样多层次的分工,意在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根据《意见》,今年,80%以上的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60%以上。

  到2020年,东莞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80%左右。

  两家公立医院已开展试点

  在东坑医院,护理院的改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原来的旧住院楼经过改造,现在已经雏形显现。根据院方设想,建成后的护理院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610平方米。从病房设置来看,护理院将设置69间三人房、32间双人房、16间单人房,能提供编制床位302张。

  “将来,护理院主要收治以患心血管、脑血管、帕金森、老人痴呆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后遗症等疾病的失能老人,包括长期卧床、疾病晚期、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医院负责人介绍说,医院将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人员配套也是护理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护理院需要配备医生29人、护士80人、生活护理人员160人。为此,医院计划招聘和培养一批老年学科的医务人员,并加强与护理院校的合作,开展专业对口代培;在生活护理员招聘方面,拟招聘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担任护理员。

  与此同时,另一家试点医院的工作也在铺开。洪梅医院将住院部的五、六楼改造成医养结合病房,改造后能提供96张床位,并设置临终关怀科、医养结合科等老年科室。

  今年7月,东坑医院的老人护理院有望正式启用。届时,首批老人将入住。根据医院更长远的设想,到2020年,编制床位将增至1000张,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镇街。

  探索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东莞养老将有多种模式。”22日,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模式包括医疗机构转型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鼓励小区内增办社会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医养结合机构等。

  其中,医疗机构转型成为养老机构,这是相关部门首选的试点模式。根据《意见》,镇街公立医院床位率使用比较低的医院,就适度增加养老病床,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激活现有的床位。

  “这可能是现有镇街医院发展的趋势之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东莞大型公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镇街医院何去何从也在考验医改政策。此前,卫生部门透露,在确定了全市6家区域医疗中心后,镇街医院建议往养老服务、专科医院等方向转型发展。

  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则是另外一种方向。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展合作,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不过,相对医院就诊的便利,养老机构转型则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合作机制,设立医疗分支机构等。对此,市卫生计生局表示,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根据需求和能力来开办。

  以东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为契机,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布局,全市将选择2家公立医院、2家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机构或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并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目前,除了东坑医院和洪梅医院已经启动了试点工作,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将在石龙等镇逐步推开。

  “三个一批”

  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质及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培养一批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发展一批有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目标

  在2017年,80%以上的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

  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60%以上。

  到2020年,东莞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80%左右。

  ■链接

  医养结合的“苏州经验”

  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国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已走在前面,对东莞来说,最有可能借鉴的是“苏州经验”。

  记者了解到,苏州最早开始在城区开展医养结合模式,在保证养老基本功能之外,又融入专业护理。近年来,苏州乡镇一级很多地方正在按照这种模式建设养老机构。而相应地,苏州也出台了医养结合的入住标准、社保政策等。(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编辑: 官文清
关键词: 公立医院;意见;养老机构;医政;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