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12月6日消息 12月4日,人类学高级论坛暨成立20周年庆在福州举行。论坛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是国内顶尖的、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人类学交流盛会。今年是论坛成立20年,本次论坛以“迈向人类未来的人类学”为主题,来自国内数十所顶尖高校的人类学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展望未来,分享智慧和真知灼见。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女士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为本次论坛的首位主讲人,发表了题为《迈向人类未来的人类学》的主题演讲。王晶的演讲引发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她以面向未来的思维,带给现场专家、学者及听众等对新时代人类学耳目一新的全新认知。

现将王晶女士演讲《迈向人类未来的人类学》摘发如下:

“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

中国人类学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利国利民为终极要义。1980年费孝通先生提出:要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研究。

今天的世界,人类已经迈入全球化和数字化交汇的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价值体系源起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圣贤们的理想,以“天下大同”为人类整体发展终极要义。追求人类的整体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与人类学不期而遇,源自于我所著的《人类命运:治理简史》。最初,我本想写一本关于“数字公民”的书,但随着写作深入,我意识到,当人类走入全新数字时代,研究人类命运并非单纯地研究人的个体,而应当系统地对人类个体、群体和整体命运的统筹思考和探索。

在此,我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面向未来的“人类命运之学”。

站在未来看今天,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类学意义重大。

正如人类社会制度的跃迁一样,黑暗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将横行千年的神学扫下了神坛和政坛;光明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了资本主义和工业时代数百年辉煌;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

新时代人类学研究应当关注人类命运和影响人类命运的核心要素,让人们看清人类命运跌宕起伏的深层次原因、看懂人类永恒不变的规律、看准影响人类命运的终极要义,系统思考人类面临重重困境的破局之道,以及面向未来人类命运出路,路在何方?

没有宇宙人类整体命运的改变,就很难有人类国家群体命运的改变;没有人类国家群体命运的改变,就更不可能有人类个体命运的改变。

因此,有必要构建面向未来和系统思考人类的个体、群体、整体命运的“人类学”学术体系,形成新时代“迈向人类未来的人类学”之思想体系、理论架构和学说。

在中国,人类学是一门集“强国之学、强校之学和强人之学”于一身的“三强”学科,每个理论都产生于特定时代背景下。当下,人类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都将不可避免地被新时代所替代和颠覆,因此,新时代人类学“三强”,是否可定义为:“强人类之学、强国家之学、强生命之学”,使人类学研究从“人民之学”走向“人类命运之学”。

第二,从人类治理的历史洞悉人类命运的变化。

人类治理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也是人类命运的演绎史。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不同时代的社会形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固有生产关系无法与之匹配时,新治理模式便会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引下登上历史舞台,打破原有治理模式,对原有治理方式进行颠覆性变革。治理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调和社会矛盾,推动人类社会跃迁。

原始时代氏族部落产生了“全民民主治理”的人类治理雏形;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自然国家的出现诞生了“寡头制民主治理”模式;资本主义社会,主权国家的“代理制民主治理”模式登上了舞台。如今,人类进入了后国家时代“多元民主治理”,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主权国家发展为多种主体相结合的多元治理结构。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万年前的原始部落的“全民民主治理”到现在的“多元民主治理”,从未能真正消除引发国际冲突的根源,也未彻底超越原始敌对情结对人类治理的约束条件。今天,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陷入了空前迷茫和无助,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争端连年不断、此起彼伏。因此,人类整体命运长期处在黑暗之中,在时代加剧变革的当下甚至已进入“至暗时刻”。

生命治理影响人类个体命运,国家治理影响人类群体命运,全球治理影响人类整体命运。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今天的中国,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抓住数字时代的契机,提出“数字中国”建设,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的引擎和抓手。

“数字中国”是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和顶层思维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和模式构建加以实现,助力国家社会治理从以事和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逐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导科技向善、企业向善,为社会发展正本清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此次疫情恰恰是对全球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和各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大考。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中国基于不断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精准防控。

数字时代,在中国这一片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社会生态的土壤中,“数字中国”也将是人类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一片实验田,中国实践经验产生出丰富多彩成果,也将成为人类治理可复制的成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为人类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可以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四,人类全球治理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唯一出路。

全球治理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进化。如果能够实现,人类将彻底超越原始动物属性,人类文明也将翻开崭新一页。

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已经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躲进小楼成一统。今天的人类需要全面战胜来自“国家—社会”以及“自然界—地球”内外部的双重威胁。“一盘散沙”的人类治理模式必将面临一场深刻变革,人类期待着从经济全球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最终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模式,这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更需要思想创新、理论创新,还有待于数字治理的创新。

今天的人类应当关注的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治理,还要有面向未来数字世界的治理;不仅要面向国家治理,还要面向全球治理;不仅要面向过去与现在,更要面向未来。历史已经把我们带入了新时代,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哪怕人类命运在前进的道路上来回徘徊、蜿蜒崎岖、困难重重、目标遥远,但人类进步的车轮终将势不可当,滚滚向前。

“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面向未来全人类框架下提出的,这既是全球治理的新理念,也是路径和方法论,更是人类走向世界大同的奋斗目标。

关注人类命运,不单是政治家们的事,也不单是学者们的事,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共同面对。站在未来的百年、千年看今天的“我们”,也许会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新“觉醒”。

我相信,在未来人类学研究的事业上,在参与人类治理的道路上,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上,大家定会“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定能盛开出更多思想之花、理想之花和绚烂多彩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