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1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201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宿迁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古运回望图》宿迁段)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网交织、水系密布,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天然淡水湖泊,水生态优势得天独厚,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自然优势,是著名的“杨树之乡”、“ 水产之乡” 、“名酒之乡”、“ 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运河)

  运河文化

  宿迁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的苏北水乡,是全省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境内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著名淡水湖的设区市。  

  黄河故道与宿迁历史文化有着悠久的渊源。因为自唐宋以来直至明清,黄河多次改道,“侵汴泗、夺淮河”入海,使宿迁一度成为黄河的主流河道,成为水灾频发的洪水走廊,由此给宿迁大地产生了巨大变化,造成了巨大影响。

  宿迁原名宿预,预备的预。因处于淮泗汇聚之地,到了唐朝开元年间,没有逃脱被黄河无情吞没的厄运,“城为水漫,县治北徙”,宿预县治所被迫迁到了原秦立下相县城址(今宿迁中心城区南边、一带),后来,当唐代宗李豫即位、县名需避其名讳时,不论是县官还是百姓,都不约而同地想到用“迁”字代替“豫”字,因为这座城毕竟是因为避洪而搬迁过来的。这还不算完,因为这里也靠近淮泗,比郑楼安稳不到哪里去,1577年夏季,同样因为黄泛,已易址到今项王故里附近的县城。当明万历四年(1576年),黄河决口再次侵淹宿迁城时,敢于担当的知县喻文伟终于忍无可忍(因为县衙也常常浸没在水中,根本无法办公),历尽千辛万苦,将县城向北迁移二华里。新建的宿迁城,被山(马陵山)带河(古黄河),地势优佳。次年秋,黄河洪水又犯,但新县城安然无恙,从累年水灾中解脱出来的广大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宿迁城就此存活下来。

  (宿迁运河)

    黄河故道给宿迁带来灾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好处。宿迁这段黄河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前期,它是作为大运河的主航道发挥作用的,也就是“借黄行运”,或者说“借河为漕”,直到康熙年间,由于黄河溃决不已,造成河患频发,关系国运的漕运危在旦夕,康熙才下决心在宿迁开凿中运河,重新将南北运河贯通,才奠定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最终走势。

    所以在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宿迁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大运河三个不同时期航道的城市。一是隋唐的通济渠,也就是泗洪至今还保留的古汴河,二是元明时期“借黄行运”的黄河故道,三是清朝新开的中运河。现在京杭大运河许多河段已经是名存实亡,早就断航断流了,而宿迁境内的中运河112公里航道,却一直基本保持历史线路,依然畅通无阻,川流不息,是当今苏北航运的重要水道和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在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水系沟通、南水北调等方面一如既往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乾隆行宫

  龙王庙行宫又叫乾隆行宫,它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帝南巡行宫遗址。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都多次驻跸宿迁,其中乾隆在宿迁驻跸的次数就达24次之多,这还不包括在原宿迁属地新沂和现在属地泗阳驻跸的次数。因此宿迁成为大运河全线首屈一指的皇帝巡视河工必经驻跸之地。

  (宿迁乾隆行宫)

  因此,这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皇家文化。比如,康乾二帝共留下近60首御制诗,其中康熙留下近15首,乾隆留下45首左右。还有一些生动有趣的、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巡传说故事。乾隆亲自命名的黄狗猪头肉,据说现在还在使用乾隆汤做底料烹制,叶家烧饼因乾隆赞许,被誉为乾隆贡酥,车轮饼是乾隆在宿迁微服私访时刁难厨师被厨师急中生智创造出来的美食,现在是盛宴必备一道点心。

  (新时代的宿迁)

  宿迁作为江苏省十三个设区市之一,是1996年7月才被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城市,但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宿迁却是江苏省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擦亮文化底色,打造城市名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宿迁魅力无穷,处处呈现赏心悦目的多彩画卷!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百米书法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八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新华通讯社授予其“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