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沧州”在大运河纵贯辖域,为水陆之冲,江淮贡赋经此而达京师,燕赵鱼盐从此而供南北,是一处战略要地。远在战国时期,这里为燕、齐交界地域,燕国占领,足以齐国削弱;齐国占有,足以胁燕动赵,故燕齐开战必先争此地。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会图片

最早在西汉称浮阳县,以县城设在浮水之阳(北)而名。北周分出淀洼多处设长芦县,以芦苇盛长故名。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改浮阳称清池,以域内多池塘而名。约在唐高祖武德年间,为镇压高开道、窦建德两支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有利于控制永济渠运道,占据重地,便在清池县城内设置沧州。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会图片

似在秦王李世民领兵镇压义军之后,进行“玄武门之变”,杀兄称帝,建年号为贞观,也就在此时,改沧州称景城郡,不久复称沧州,以地域据河滨海故名。北宋患辽兵侵犯,在州内安设八处营寨,驻兵备敌,将此地改名沧州景城郡,且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除长芦县。沿至金朝,复称沧州,州治设在清池县城(今沧州东南40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去清池县,县域成为沧州直辖区,并将州治移至长芦故县处。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镇海吼(沧州铁狮子)

据方志载,铁狮子头部及项下,各有阳文“狮子王”三个楷书大字;项右有阳文“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是此狮铸造时间在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其历史之久、体量之大、技术之难,堪称铁狮之冠,是驰名世界的珍贵艺术巨品。沦州地域滨海,辖内河湖众多,勤劳善良而又贫苦的人们渴望丰收,希冀安居乐业,就把这种心愿寄托在佛教上,请来文殊菩萨的坐骑,铸上《金刚经》,企盼用力大无穷的佛法和铁狮来镇住洪水,保佑太平。北方人将大型水泊称作“海”,沧州域内这种海众多,且又濒临渤海,人们又把这铁狮子俗称为“镇海吼”。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东光铁佛

景州东光县铁佛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素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3年)。传说有一次发大水,运河北方有一座寺庙,庙中有座铁佛。一天一个和尚去撞钟,可钟声与以往不同,平常钟声是“咣,咣”的,可那一天是“咚咣,咚咣”的声音,老方丈担心铁佛要走,就命僧众用铁链将铁佛锁住日夜看守。第二天清晨发现铁佛不见了,只剩下被锁住的右臂,老方丈命五百僧众顺运河去找。铁佛顺运河来到观州(也就是后来的东光),发光的大佛在运河水中央漂浮。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沧州篇鉴赏

在运河边上有一间包子铺,来看热闹的人饿了就在这吃包子。这天,一个人身背黄色布兜,到包子铺说道:“店家你的包子可好吃?”店家拿了一个包子一掰两半,用棉芯放在包子馅上用火点燃,棉芯啪啪作响,那人道:“好,照这样做十屉!”包子全都吃了,那人下到运河中背起大佛就一直往东走,来到距运河30余里的地方将大佛放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然后打开黄布兜,里面是一只手臂。那人将手臂给大佛装上,抖了抖鞋里的土,竟然堆出一个土岗子来,后来才知道那人是二郎神,所以在铁佛寺的后面为二郎神又塑造了神殿。那五百个和尚就是后来的五百罗汉,那家包子铺也就是现在的孙家包子铺,后来人们根据钟声为古代的观州改名为“东光”,因为钟声是铁佛要去的地方。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沧州武术

沧州是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画卷上沧州城外,木栅栏的门口内,一位老人观望门外肩扛兵器的两人行过。有一座瓦舍院内,一面“武”字旗高悬,院内右侧敞棚内,兵器架横置,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齐全,院中三组双人对打,一列武士观看。大门外有数人来访,又有一组演武人研究武艺,充满了练武的风气,故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誉称。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沧州篇鉴赏

沧州武术有其本身的特色,既有大开大合勇猛无伦的长势,又有推拨擒拿小巧灵活的招数,并具有速度、力度大和善于攻守的实战特点。武术门类基本可分少林、武当两大派系。少林拳中有华拳、燕青、功力、劈卦、长拳、通臂、明堂、弥宗、八极、太祖、六合、螳螂、沙脚、戳脚、翻子、大洪拳、小洪拳等多种;武当拳中有太极、八卦、形意等。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沧州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董事长谷建华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