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古运回望图》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风貌的182米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等文化工程。
  |钓鱼台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西便门篇鉴赏
  东近阜成门,是钓鱼台皇家园林别墅。钓鱼台可以追溯到金代,当时这里名为“鱼藻池”,水域面积很大,玉渊潭和钓鱼台连成一片,是金、元皇帝每年游幸之地。金代章宗皇帝喜欢在此处垂钓,因而得名“钓鱼台”。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研讨会图片
  明代万历年间,这里成为皇亲的京郊别墅。明代著名文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这样描绘钓鱼台的景观:“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入邃……”到了清代康乾盛世,这里辟为皇帝的行宫。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乾隆皇帝专门请人将金元时代的鱼藻池旧址整治成湖,引来西山之水扩容玉渊潭、钓鱼台水域,并将水源疏通引至阜成门、西直门护城河,改善了整个京城水系。1774年,乾隆皇帝又在钓鱼台行宫大兴土木,养源斋、同乐宫、清露堂、澄漪亭、望海楼等多处建筑拔地而起,乾隆皇帝有“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书法嗜好,还为每座亭、台、楼、阁亲笔题写了匾额。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西便白羊
  西便门有“西便白羊”一景。原来在外护城河左岸的草地中,散落着白石数十块,形状不一,长约三四尺,远远望去,就跟绿草中的白色羊群一样,悠闲地啃食青草。最有代表性的传说是:鲁班爷用法术把石头变成白羊,赶来抢修北京城,由于延误了时辰,未被用上,白羊又变回了石头。因西便门附近确实曾经是羊群出没之地。北京人偏爱羊肉,有需求就有供应,极大地刺激了北京羊业的发展。活羊交易场所﹣羊店、羊肉铺(也称“羊肉床子”)、羊肉馆应运而生。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西便门篇鉴赏
  西便门外原本就是水草丰茂之地,每当炊烟缭绕夕阳西下,人们向西远望,经常看到牧归的羊群﹣这就是“西便白羊”一景了。早年的西便门城门,是老北京外城九门中规模最小的一个,为单层单歇山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三丈左右。清末时,西便门外算是北京郊区,一地的荒凉!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礼士路(驴市路)
  过了钓鱼台,就到了阜成门边上,城门外有“礼士路”,南北走向。这条礼士路原来叫“驴市路”,因早年间阜成门有驴市而得名。那时,去往京西门头沟等地,不像现在有汽车、自行车快捷方便,骑驴就算最好的享受了。驴市上的驴贩子蹲守城门西侧,在雇主前来租驴时,讨价还价交完租金后,就把驴交给您了。听老辈人讲,这儿的驴常年往返这条路,把道儿都记在心里了,它把雇主“送”到目的地后自己能原道儿回来,不用赶脚的。多神!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礼士路西侧有著名的白云观,每年春节要办庙会。骑驴逛白云观是很受人欢迎的活动,所以,一到庙会举办时,驴市又增添逛庙会的租驴业务。庙会期间,“乔装打扮”的驴来往于斯,形成一景,使这条南北绵长数里的小街被人们称为“驴市路”,直到半个世纪前,觉得这地名不雅,且驴市消失,尤其是通往京西的交通便捷。其他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所以,“驴市路”寿终正寝,更名为“礼士路”,礼贤下士,比原来文雅多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西便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
  |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