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王红霞)“三看沂蒙山,回回泪洗面。军雕群像山东人,侠肝且义胆”……自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开幕演出《沂蒙山》领衔登台,到12月6日第四届中国歌剧节落下帷幕,线下线上一个多月的展演,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优秀剧目聚集 展现民族歌剧繁荣发展

在本届歌剧节上,开幕式演出剧目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从首演至今演出170余场,观众30余万人次,网络观看超过5000多万人次的歌剧《沂蒙山》,再一次通过中国歌剧节的艺术舞台,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致敬。

而与《沂蒙山》类似的优秀歌剧在本届歌剧节上还有很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政策指导下,中国歌剧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实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持续健康繁荣。

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之间,中国歌剧的创作演出翻了数倍,这其中有两大事件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一是2015年经典歌剧《白毛女》的复排,可谓寻根溯源,找回歌剧艺术为人民的初心;二是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明确了大力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自此,随着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生态的改变,中国歌剧的整体业态也得到“水涨船高”的提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样化的歌剧创作、演出愈来愈广泛,歌剧开始为更多的人知晓,喜欢歌剧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2017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四年来组织创作、推出了《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等一批优秀民族歌剧作品,获得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梅花奖、曹禺剧本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生态,使得民族歌剧创作成为近年来歌剧艺术发展的主流。

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上的讲话所指出的,“一批优秀的民族歌剧在中国歌剧节上集中亮相,这些歌剧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国歌剧节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同时,彰显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线上线下联动,题材形式多样

中国歌剧节作为我国歌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届。自2011年起,先后在福建、湖北、江苏举办。作为第四届承办方,山东省做好了充分准备,扎实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举办出一届高水平、高规格、全国性的歌剧节。

山东省副省长王心富表示,近年来,山东着重抓好艺术创作组织工作,针对选题创作等各个环节给予扶持,构建形成“全链条”扶持机制。突出抓好重大题材创作,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主题,推出一批优秀作品。

据了解,本届歌剧节以“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宗旨,突出革命和现实题材作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时间节点,集中展示了一批新创的革命和现实题材作品,以及近年来歌剧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了歌剧艺术特别是中国民族歌剧繁荣发展。

受国内多地突发疫情影响,自10月26日,活动转为线上组织。据统计,共有来自全国的19个院团、4000余名演职员参加演出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近1.5亿人次,是迄今为止,入选剧目、演出场次、参演人数、承办城市、线上观看人数最多的歌剧节,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实现展演展播有机结合、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的一次歌剧艺术盛会。

本届歌剧节选择高铁沿线的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临沂、德州等7个城市中最好的9个剧场作为演出场所,共组织28部优秀歌剧作品展演。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反映革命精神的《沂蒙山》,也有再现英雄人物的《晨钟》,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回顾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让观众在欣赏歌剧艺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实题材作品中,有反映抗疫精神的《天使日记》、反映脱贫攻坚的《山茶花开》、反映英模人物的《张富清》等,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此外,歌剧节还展出了2018年以来的新创剧目,包括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以及各地近年来新创的优秀剧目,如《红船》《半条红军被》,以及世界经典剧目如歌剧《茶花女》等。

在坚持线下展演的同时,本届歌剧节还坚持“展演和展播并举,线下和线上融合”。《洪湖赤卫队》《天使日记》《同心结》《红流澎湃》等24场现场演出,通过“云剧场”、全景直播等方式,让线上和线下观众走进“剧场”,共享艺术盛会线上观看人数、参与评论人数均创历届歌剧节之最。

“一剧一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本届歌剧节首次举办“节中节”——经典民族歌剧展演周,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通过歌剧演唱会、一剧一评、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歌剧节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

13场“一剧一评”,组织业界专家学者对参演剧目进行专题研讨,提升剧目质量,引导创作方向。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集中授课22次、开展研讨活动17场,学员均来自全国各地文艺院团、艺术高校、艺术研究机构等,都是各单位艺术创作、艺术教学、艺术理论方面的骨干力量。通过理论学习、剧目观摩、专题研讨、委约创作等方式,对从全国遴选出来的优秀歌剧艺术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夯实民族歌剧创作队伍后备力量。

同时,本届歌剧节坚持低票价惠民原则,平均票价不超过100元,其中60元以下低价票不低于40%,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山东省还组织参演院团及参演艺术家,以小分队的形式,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开展包括基层演出、艺术讲座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共组织艺术惠民活动9次,普及歌剧艺术知识,提升欣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歌剧节通过组织开展理论研讨,进一步明确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把握风格特征,为新时代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味道的民族歌剧提供了深刻启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果君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