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记者 赵子轩)10月21日晚,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原创大型民族歌剧《拔哥》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在淄博大剧院唱响。该剧以革命历史事实为蓝本,刻画了拔哥散尽家财为革命的传奇故事。唱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生动勾勒出一吟三叹、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革命豪情和史诗意蕴,演出现场掌声不断。

用歌剧形式讲述英雄故事

原创大型民族歌剧《拔哥》,讲述了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韦拔群同志(群众亲切称为“拔哥”)的英雄故事。

歌剧《拔哥》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歌剧《拔哥》总导演曾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在党校学习时了解到拔哥的事迹,被其深深触动。从创作缘起到登上舞台,歌剧《拔哥》筹备与排练用时两年。

该剧执行导演、拔哥的饰演者仵威坦言,“之前我对韦拔群没有深入的了解,采风时去到他的家乡了解到他一家十八口人全都为革命献身了,当时就决定要做一部这样的剧。他是广西人心目中的魂,韦拔群的精神就是广西人的精神。通过歌剧的形式把拔哥精神呈现给观众并将其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创作初衷。”

该剧以革命历史事实为蓝本,讲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东兰县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该剧刻画了拔哥散尽家财为革命,一生为改造旧世界,谋求光明,建立社会平等,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最后“抛头颅,洒热血”的传奇革命故事。

歌剧《拔哥》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本土化呈现为时代放歌

歌剧《拔哥》共分为愤世不平、星火东兰、再造山河、共耕为民、无私奉献、碧血忠魂六幕,唱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生动勾勒出一吟三叹、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革命豪情和史诗意蕴。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将现代作曲技法与舞台表演艺术相融合。剧中运用了歌剧独有的表现形式,还结合了广西民歌、广西民乐等民族音乐元素。该剧音乐以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演奏为主,民乐为辅,以音乐的语言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为时代放歌。

该剧作曲、音乐总监莫军生接受采访时介绍,“广西有一条右江,两岸民间有很多动听的山歌传唱,特别是韦拔群的故事被老百姓用山歌记录并传唱至今。创作时,我们多次采风,采集到了拔哥创作的山歌,并将这些山歌的曲调融入到歌剧《拔哥》的音乐创作中去。”

歌剧《拔哥》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子轩 摄)

10月22日上午,“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艺术家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着民族歌剧《拔哥》的创作演出进行了讨论交流。

一、讴歌革命英雄,体现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

努力创作弘扬革命英雄的精品力作,让英雄精神永续传承,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指出,韦拔群同志是我们党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是百色起义的革命英雄人物。广西的歌剧艺术家有责任把他写好,必须把他写好。不但要讲好英雄故事,同时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该剧富有饱满的激情,体现出广西文艺工作者可贵的责任担当。中国国家话剧院原院长周予援和泉州艺术教育学会会长、一级作曲杨双智均认为歌剧《拔哥》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英雄韦拔群的故事搬上舞台,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和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们的使命担当。

二、展现艺术教学成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

民族歌剧《拔哥》的主创团队与主要演员均来自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作品的创作、排演,也是对学校教学和艺术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研讨会上,专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居其宏认为艺术院校创排歌剧有很多困难,广西艺术学院能够在建党百年的时候把韦拔群同志的事迹搬上舞台,本身就值得学习。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指出,台上的演员都非常努力,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有一种精气神,说明学校高度重视,团队做了大量工作。

三、强化戏剧性,继续修改提升

《拔哥》作为民族歌剧应进一步围绕“戏剧性”进行打磨提升。莫凡指出,“歌剧的特点是塑造一个一个鲜活人物,唱出他们内心的东西,真正打动观众。既然定位为民族歌剧,一定要注意戏剧性。”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认为这部剧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上继续打磨,梳理清楚戏剧人物的命运,更好地将当地丰富的音乐元素融进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