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行政审批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让补贴审批权下放公平、高效?

2013-10-08 10:05  来源:央广网财经我要评论 

  【总片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三月启动,九月收官。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每一项举措都须落到实处。如今,距离完成任务的规定日期已近,承担任务的相关部委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全社会翘首以待。经济之声推出行政审批改革主题系列报道——《改出市场的活力》。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据经济之声报道,“国务院职能转变任务分工”要求,6月底前,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6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按照《管理办法》,对数量多、单项资金少的地方补贴项目,国家发改委可以在明确各项投资标准后,由省级地方具体安排项目。

  中央补助贴息审批,以前都要经历从上到下招标,再从下到上申报两套流程。“流程长、效率低、信息不对称、资金到位不及时”等弊端让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叫苦不迭。7月15日《管理办法》实施之后,“量多钱少”的补贴项目下放给地方,可以大大缩短这些项目的审批时间。

  此前为了探索下放项目审批权的方法,中央曾经小范围试点“切块资金”,收到了良好效果。“切块资金”就是中央对每个项目的资金匹配比例做出明文规定,地方根据规定自行选项目,个别项目选定后需向相关部委部门备案或报批。这样一来,申报流程简化,企业成本减少,更重要的是资金到位率高。这对技术周期短、市场机遇稍纵即逝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犹如及时雨。迈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谢红玲说:“我们去年申报国家发改委一个项目,年底申报,今年初省里审批文件就下来了,报到国家去,今年中正式下文。至少节约了一半时间,项目资金尽快到企业,能把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把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并且覆盖全国。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已经让地方政府和企业感到振奋。同时,如何把审批权下放落到实处,依然是大家最关心的。

  《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级政府部门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的,要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地方政府希望,审批权下放,关键要给地方实实在在的决策权,不要把备案再搞成变相审批。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李伟说:“对我们基层而言,责任和权力是对等的。没有决策权,可能导致后续企业项目遇到新问题处理会不及时,因为我要层层上报,耽误了时机,甚至可能项目执行不下去,扶植资金收不回来,对国家是个损失。”   

  郭斌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硅宝科技的董事,以往的经历让她对“公平效率”问题仍存担心。

  郭斌:很多国有企业,钱到了企业里不验收考核,可以反反复复同一个项目拿钱。其实我们希望资金到位后,做实了,你(国家)来考核验收,看看这笔钱用对了没有?真正扶持那些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发下来。

  要把下放审批权落到实处,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非常重要。从目前各地落实中央政策的做法上看,可以归纳为:一方面抓审计,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审计制度,对资金专款专用进行监管;另一方面由中央独立对资金和项目效率,进行事中和事后评估。

  为了保证对项目储备充分和高效运转,成都高新区制定了“四个一批”的管理体系,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李伟介绍:“一个是准备一批,第二个是开通一批,(第三)相当于一个蓄水池,开工差不多了,我要加快建设一批;第四就是竣工一批。实际是个有序的循环,这样你地方也好,园区也好,才能持续高效发展。”

  审批权下放后,要保证项目审批体系的运转效率,也需要地方政府改造、简化审批流程,把工作重点放到为企业服务上。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吉媛媛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