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最新报道 > 正文

“就业谈:明天的工作在哪里?”蔡昉演讲实录

2013-10-17 14:0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昉(央广网 赵娜娜/摄)

  央广网财经北京10月17日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今天在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上做出精彩演讲。

  蔡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

  文字实录:

  大家早上好,刚才主持人也谈了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就业问题,不仅是关心今天的就业,更关心明天的就业,还有从农村进城的农民工,城市新一代的就业者,今天有工作,甚至工资年年都在上涨,但是,到了明年、后年,或者过几年,他们会不会落入到一个新的,重新筛选的一个过程中。所以我想先从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来讲起。看一看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其实讲的是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商品市场上,是说商品的供给,和对商品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上是劳动力供给,有多少可以和需要就业的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到底能够创造什么就业岗位?看一看今天的状况,适合于就业的人口,在中国是15岁。

  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不可能是亘古不变的。在过去这些年里头,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都在增加,2010年进行了人口普查,数据表示,2010年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即在9.39亿的水平上到达了最高峰,从这之后就变成了负增长,到了2012年减少了345万,引起了政府的注意。这是我们的劳动力的供给问题,是说我们劳动力市场,创造多少岗位,看非农产业,看城市的就业,过去这些年是高于劳动力供给的;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他们每年的增加速度是要更快的,那么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是城市的就业数量,可以把它看作是劳动力的需求。很显然需求是明显大于供给,从总体水平来看,我们今天遇到严重的就业困难和失业问题,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人们很自然就会说,看失业率是最好的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还有人怀疑他的准确性,我想给大家解读一下。从每年的年鉴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的含义是对城市有户口的人,从2002年开始,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不变,大概是4%、4.1%,最多4.3%。金融危机的时候,到达了4.3%,基本上是相当稳定的,也恰恰是这个稳定性让大家怀疑说这个数到底准不准?那么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研究,把失业分成不同的类型,至少分成两类,一类,是和经济周期有关,经济增长快的时候,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失业率就下降;第二类,如果经济不景气,岗位少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了,失业率就会提高,这部分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关的我们把它叫做周期性失业,是和经济周期相关的。

  还有一类失业和经济周期没关系,但是对人的技能有需求,我的技能不够,或者信息不通畅,还是会失业,这一类失业也是比较稳定的。总有一部分人处在这样的失业状态中,把它叫做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就是和经济周期没关系的,与经济好和坏都没有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估算一下自然失业率有多高,大致是4%-4.1%失业率,他和登记失业率是完全吻合的,那么很自然,登记失业率就是城市居民有户口的这部分的人的失业率,这批人基本上是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城里居民是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技能不够,或者是信息不通畅,那么因此他们只承受自然失业率。经济周期,经济不好了,金融危机来了,谁来承受呢?很自然,农民工。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岗位多的时候,民工荒;金融危机来了,岗位少了,企业倒闭了,农民工怎么办呢?返乡,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现实。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金融时报》上,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公开,说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调查失业率是5%,那么这个数就比较接近于真实的信息,可以和其他的国家相比。美国大概是8%、9%,欧洲至少是两位数,中国还是很低的,那么根据我们对调查失业率的数据的了解,倾向于抽样高素质的,因为调查失业率抽到的这些人,多数还是城市居民,抽到的农民工就相对少一点,而农民工失业率非常之低,是低于1%,因为目前农民工在城市里占到35%,如果用35%去当一个权重的话,估算出来的我们的实际的调查还有可能低一些,即使不低,大家看,自然失业率是和经济周期没关系的,那么5%和4.1%之间,不到一百分点的失业率是和经济周期有关系的,是和经济增长速度有关的,很自然,在当前我们的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了,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周期性失业,主要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还是自然失业。

  温家宝曾经任总理的时候,每年都希望经济增长的速度达到8%,或者8%以上,那么他的解释是,他主要关心的是就业问题,如果不能达到8%的增长速度就不能创造出足够的就业岗位,希望让每年的农村转型劳动力、新成长的劳动力、毕业生、复员转业的军人、以及下岗再就业的职工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岗位数。因此可以得到的一个概念,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个关系在理论上叫做奥肯定律,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有关系,不是简单的说GDP增幅和失业率的关系,而是说,GDP的增长是不是符合潜在增长,如果增长能力是7%,GDP也达到7%,这就可能;如果增长能力是7%,只增长了5%,就可能有生产能力的利用不足,也就有劳动力的利用不足,才会产生周期性失业。

  那么过去我们的潜在增长和实际增长基本上是吻合的的,但是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曾经遇到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实际增长低于潜在增长,2008年、2009年都遇到了,但回过头看这些年,都是失业最严重的。今年增长速度下来了,去年是7.6%,今年上半年到前七个月大概也是7.5%、7.6%的水平,但是并没有低于潜在的增长,因为潜在增长率已经下来了,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因此增长速度和增长能力还是吻合的,因此仍然不会出现周期性失业。因此很自然,中国的失业问题不再是总量的,主要是结构性的,是自然失业。

  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从总量转向结构,也就是说,当我说当前就业困难不严重的时候,不要误解成中国就业不成问题了,而是说我们的问题和过去的性质已经不尽相同了。那么首先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结构性的问题就是还是求人倍率,求人倍率这些年都在1%以上,农民工、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这部分人,多年是在1%以上,也就是岗位多于求职人数,招工难、农民工失业的现象都会出现。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大部分还是处在1%以下,也就是说他们找工作难,他们的就业困难的确是存在的,这就是结构性的就业问题。

  明天的就业岗位在哪?结构性的问题是影响未来的,那么周期性的东西终究是周期,这个周期过去了就会恢复,但是结构性的东西会留在今后,还会带来问题。明天应该有一些好的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接近是一个叫微笑曲线,纵坐标是附加值,比如制造业,人家给你图纸、给你说明书,连原料都可能给你,那么你只是把他组装起来,或者做衣服,附加价值是最低的,工资压的很低,极端的情况下叫血汗工厂。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下来,但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会迅速的升级,更新换代,那么很自然,附加价值会更高,有自己的品牌了,有产品设计、产品的研发,我们还要自己把它推销出去,还要进行售后服务等等,那么很自然,在附加价值向微笑曲线两边延伸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附加价值含量提高,人力资本的含量也要提高,也就是说,现在的技能水平和你学到的知识,在那个时候可能会越来越不适应,同时当我们产业结构调整了以后,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在两端的就业岗位。只不过这些就业岗位,对你的技能要求会更高一些。

  怎么应对未来的挑战?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部署,那么到了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把这个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推进成为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出现了各级各类的毕业生,有高校的毕业生,有农民工,主要是初中的毕业生,还有各种职高、技校的毕业生,还有复员转业的军人等等,仅仅帮助他就业,不够了,还要在这个过程之前,要进行教育的发展,各种培训,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的规划和咨询,帮助他认识我们的市场。在就业过程之后,你还要帮着他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保护,得到制度的保护,比如说公司的协商制度,最低工资的保护,还有社会保障,在职的培训等等,也就是说我们积极的就业政策应该扩展,变成真正的更加积极。

  怎么应对这几个群体。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居民中有两类人,一类是有本地户口的人,还有一类是没有本地户口的,但也是城镇的常住人口。按照统计局的口径,在一个地方呆到6个月及以上,你就是这的常住人口。有户籍的这部分人,年龄已经相当大了,年龄构成已经是一个橄榄状,已经接近40岁、50岁,老龄化提高。还有一批不断进入城市的迁移者,老龄化程度还没有那么高,城市劳动力的供给还是充足的。从存量上看,受教育程度是,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这跟美国的状况,日本的状况,是截然不一样的,他们不仅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我们高,他们在各个年龄段中也是比较均衡的,所以到这些国家,劳动力不足了以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延缓退休,人力资本、教育水平至少和20多岁的人是一样的。而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应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可能有三个要点,第一目前还不是提高退休年龄的最好时机,因为这部分人快到退休年龄的这部分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大家看,这是劳动的参业率,35岁到44岁的时候,参业率达到86%,到了45岁到55岁的时候,不到70%,55岁以上的劳动力只有20%多一点,如果这时候延长了退休年龄,你会发现,没有企业真是希望留他们,因此他们处在劳动力市场脆弱的地位。

  高校毕业生,看上去很拔尖的,但是人力资本和市场需求撞到一起,就业的概率就大大的减少。其实,留出一点时间,产业结构要调整、要升级,应该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在制度上给他们优势,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创业。对他们来说,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唯一不能的是放慢教育的发展高速度。

  未来我们的就业前途其实是花团锦簇的,只是需要有很多的制度保障,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那么这个是我从一个学者借鉴来的一张照片,是一个葡萄牙的工人,他是一个工人,不是工程师也不是老板,但是这个工人他面前有4台电脑。这一个人需要会计算机,需要计算、本国语言好,还要懂英语,但是他只是工人而已,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中的一个。这也就是我们未来的就业岗位,可能出路就是在这里,也是对我们人力资本的需求。谢谢大家。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王梦妍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