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2月22日消息(记者刘淳 白刁尹)为发挥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发展,12月21日,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首次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指数》。重庆工商大学李敬副校长在发布会上报告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建设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发展势头良好,成渝地区“两中心、两高地”正在形成。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公司董事长、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管洪,重庆市发改委统筹处巡视员周涛,重庆市社科联规划评奖办主任唐旺虎等参加了发布,发布会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兵主持。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周伟摄)

整体经济发展良好

重要经济中心正在形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就目前整体而言,建设势头良好,中心正在形成。

从经济发展来看,重庆和四川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在上升。2019年重庆为23605.8亿元,四川为46363.8亿元,双城合计占全国的7.12%。到2020年,双城合计占全国的7.27%。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2019-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之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国占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人均之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费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都呈现较好的变动趋势,表明成渝双城整体经济发展运行良好。

从综合交通枢纽来看,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和客运周转量全国占比整体保持着增长态势,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兵教授也在发布会上报告说,从现代产业体系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进制造业也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也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此外,在消费影响力方面,成渝双城具有强劲的消费需求,能为全国提供消费市场。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金融市场规模存在扩大趋势,但在全国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创新投入呈增长趋势

创新产出仍需提升

《纲要》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力度在提升,但创新产出仍然较低。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周伟摄)

从创新投入上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R&D经费支出呈增长趋势,研发投入强度与全国强度之比也有所提升。2019年川渝两地合计支出1340.52亿元,在全国占比6.05%;2020年合计支出增加至 1582.09亿元,在全国占比上升至6.49%。

从创新人才数量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在全国占比中呈增长态势。2020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共有6.9万人,在全国占比上升至2.02%;四川在全国占比上升至2.60%,两地在全国占比合计上升至4.62%。

另外,从创新空间布局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在全国占比均有所提高,2020年成渝双城还增加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但从创新成果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2020年两地合计R&D经费支出全国占比为6.49%,但专利授权量全国占比仅为4.50%,二者明显存在差距。

对外开放呈增长态势

铁路、港口、机场需扩大开放

《纲要》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目前,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川渝两地拥有夯实的基础,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周伟摄)

从对外开放方面看,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物贸易进出口全国占比较低,但呈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重庆、四川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214亿元和7201亿元,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3.93%,2020年两地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32%。

在对外开放大通道的建设上,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开行列数持续增长,2019年,两地合计共开行3076列,占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总数的37.40%,2020年占全国增至40.12%,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西向开放前沿高地。

在发布会上,重庆工商大学李敬副校长也认为,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成渝双城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和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相对较低。与此同时,铁路地区间货物交流全国占比以及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占比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改革开放新高地还需要进一步在提升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度,稳定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提高私营企业活力和扩大铁路、港口、机场的对外开放上下足功夫。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周伟摄)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正在形成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需加强

《纲要》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取得了较好成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均超过全国水平,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水平,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呈不断改善的趋势,表明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具备良好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但是,从医疗卫生机构、在校生人数、公共图书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的全国占比来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一大短板。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周伟摄)

“要做好内容,做好传播,更要注重应用!”在发布会上,指数研究顾问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称,川渝两地还需要进一步扩优势、补短板,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应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下更大功夫。

编辑:李莹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