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0月29日消息(记者张志)10月28日,记者在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举办的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在推进2021年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取得重庆范围内多项开创性示范成绩。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介绍,截止目前,渝中区生态环境局针对2021年渝中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46项任务清单,总体推进率达到88.1%;对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15项任务清单,都按时序推进。

蓝天保卫战工作取得5个“率先”

在重庆率先推进汽修业VOCs深度治理。据介绍,汽车修理行业的污染,在治扬尘、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尾(烟)气、治油烟和强化监管能力、强化污染应对的“四治两强”中比重较大。为此该局督促指导辖区21家涉VOCs汽修企业开展原辅材料低VOCs替代+废气全密闭收集+末端深度治理+废气排口VOCs在线监测“四位一体”深度治理,实现汽修业废气全收集、全处置、全达标。截至10月27日,渝中全区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年度任务完成率78.2%;

在重庆率先开展柴油客车尾气颗粒物、氮氧化物“双降”治理试点。该局开展红岩联线柴油客车尾气颗粒物、NOx“双降”治理试点工作,车辆尾气颗粒物、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超过99%、60%,稳定达到国六排放标准,为全市在用柴油车辆尾气“双降”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蓝天白云下的美丽渝中(央广网发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重庆率先开展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建设。该局在渝中全面推进在建加油站的油气三次回收建设,即卸油、加油、储油三次全阶段的油气回收,使得加油站的油气排放浓度低于国标限值50%。而目前,重庆其他区县均采用二次回收。

在重庆率先开展居民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试点。据介绍,该局重点针对上清寺区域部分使用排风扇散排油烟的居民厨房,加装油气分离油烟净化机,实现家庭厨房油烟有效收集、达标排放,油烟净化率达到80%以上。

在重庆率先探索餐饮油烟监管新模式。该局在重点餐饮集中区探索开展油烟排放监管的政府部门(街道)、物业、商户、第三方在线监测、第三方清洗维护“五方管理制”+“智慧监管”模式,解决油烟监管“痛点”。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局通过实施重点片区餐饮油烟规范化整治提升、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监控、油烟快速检测、油烟监督监测等方式,全年财政资金投入120余万元,共完成“三参数”油烟在线监测100家、油烟快检500家次、油烟监督监测39家次,接办油烟投诉253件,着力解决油烟扰民突出问题。

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四个“第一”

在重庆第一个制定《绿色示范工地建设标准(试行)》《绿色低碳示范街区管理指引(试行)》等指引规范,推进绿色治理创新示范。据了解,该局重点推进金马小学、轨道18号线北延工程大坪西站工区等工地推进“全密闭”施工,打造首批绿色示范工地;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率先探索创建绿色低碳示范街区,让街区“更绿色”。据统计,1-9月,该局查处工地违法夜间施工4件,处理各类噪声投诉2700余件,努力解决群众“睡眠之忧”。

“全密闭”施工示范(央广网发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重庆第一个实现“两江”渝中段和饮用水源地智慧化监管“全覆盖”。据介绍,该局推进建设“长江、嘉陵江”渝中段沿线“AI+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识别并预警江面油污、入河排口异常排水等情况,实现“两江”渝中段沿线监管“零盲区”;建设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卡口监控及语音警示系统,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防护隔离实现“全覆盖”,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全面筑牢饮水安全“防护墙”。

在重庆第一个编制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南,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据介绍,目前,该区已经建成全区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15家医疗机构完成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试点,实现医疗废物贮存、转移全时记录、全程留痕、全线可溯。

黄沙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央广网发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建成重庆第一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黄沙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据介绍,该基地位于黄沙溪滨江路499号,分为视频展示区、“无废宝宝”合影区、无废知识漫画墙、废旧材料艺术装置区、绿色骑行互动区等10个区域,集中展示渝中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绿色发展、垃圾分类、环保出行等“无废”理念。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居民休闲“打卡”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