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改革创新使广播电视活力倍添
是广播奏响了我国新时期新闻传播改革的第一乐章。1986年12月15日凌晨5点,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理念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珠江模式”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它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教育者自居,单向灌输”。第二,它开了我国频道专业化的先河。从广播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由此发端。
近年来广播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广播电视基础资源:频道资源。
频道专业化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也使广告主更精确的找到消费对象。故专业化频道的设置既要有受众观念,又要有经营理念,要遵循这样三条原则:第一,频道设置要有受众市场(一定的受众规模);第二,各专业频道间要有互补性,不能放弃较大的受众群体;第三,频道设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定位越明确、特色越鲜明越好。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各大城市电台设置的交通频率影响大,创收多。廊坊电台的“常书频率”、合肥电台的“故事频率”上海电台、电视台的“第一财经”,以及电视方面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定位、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大卖场”定位、四川卫视的“天下故事”定位,均以明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立足于斯。筑起了漂亮的“巢”,自然会引来众多的“凤”。
2、 整合广播电视核心资源:节目资源
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节目。只有把节目办好,才能吸引受众,从而也吸引广告主。
为受众、为社会创办有吸引力的名牌节目,成为各频道的不懈追求。
办好节目,有千个主意、万个点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年来,特别是在中央提出“三贴近”的要求后,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广播电视的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创新,涌现出了央视的“百家讲坛”、江西电视台的“红歌会”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
3、 确立服务理念,多办、办好服务性节目
服务广大受众是我国广播电视的优良传统,也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所在。关键是要让全体工作人员都确立服务理念,全心全意办好服务性节目。广播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些。
交通频率说到底就是一个“服务频率”,是为人们的行及与行相关的事服务。
健康类节目是为广大听众的身心健康服务。这类节目本有着很好的传统,历史上很多电台的讲卫生节目曾深受听众的欢迎。但近年来由于利益驱使,这类节目出现了虚假、低俗等严重的问题。必须对健康类节目进行整改,真正做到以服务听众的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健康类节目的整改思路是:用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人文关怀带动送医送药。
各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广受欢迎,也是因为它有一副真诚服务的“热心肠”。而河北台的“阳光热线”更拓展开去,不仅为听众排忧解难,还在政府和百姓间搭起了沟通的平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灿烂阳光,同时也为电台创造了丰厚的收入。
4、 开展活动营销,实现媒企双赢
把活动营销的理念和做法引入了广播电视,拓宽了广播电视广告经营的渠道。
广播电视是“主流媒体”,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电台、电视台把握这一有利条件,组织策划一些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或公益活动,既扩大了电台、电视台的影响,又帮助企业的营销宣传、造势,同时又为电台、电视台带来经营收入。很多电台、电视台的活动营销搞得有声有色,实现了媒企双赢。
广播电台组织策划活动营销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使广播“看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