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新闻 > 正文

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面积锐减 “大豆之乡”难见大豆

2013-11-01 14:2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哈尔滨11月1日消息(记者乔仁慧)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区种植面积锐减,“大豆之乡”难见大豆。

  黑龙江省巴彦县曾经有黑龙江省的“大豆之乡”之称。2003年至2006年,巴彦县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而现在仅存24万亩。记者采访了这里的村民,谈及弃种大豆的原因,当地很多农民都认为种大豆的“比较效益”太低了,说白了就是不赚钱。

    村民方成忠有一个对比账:种一亩玉米能挣500元,种一亩大豆挣不到300元。他家里54亩地,有二三年不种大豆了。2008年村里三分之二的地都种大豆,2009年只有一半地还在种,到2011年大伙就全改种玉米了。

  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6011.7万亩,此后相继下降到今年萎缩至3105万亩,面积几乎减少一半。目前,黑龙江省大豆主要集中在纬度较高的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这些地区以前只种大豆,最近一些年由于高纬度玉米、水稻种子研发上市,传统豆区也开始种植很多玉米和水稻。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全省种植大豆每亩净利润256元,玉米每亩净利润495元,粳稻每亩净利润高达695元,大豆、玉米、粳稻种植效益比为1︰1.9︰2.7。由于种植收益明显低于其它玉米和水稻两大粮食作物,豆农种植积极性急剧下降。

  不仅农民弃种大豆,连非转基因大豆研究人员和科研经费也在减少。据介绍,黑龙江省农科院系统从事大豆的科研人员,已从“十一五”期间的200多人减少到150人左右,这将给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同样,相关联的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企业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明霄

央广推荐

关闭x